黄金周楼市“惨淡” 专家:仍需警惕涨价预期暗涌

2017-10-19 16:40:38|来源:新华网|编辑:陈梦楠|责编:陈梦楠

“金九银十”不再 房企加班蓄客

国庆黄金周多地楼市“惨淡”

专家:仍需警惕涨价预期暗涌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结束,房地产市场分化持续,三、四线城市成交依然维持高位,但在调控影响下,一、二线热点城市成交量为2014年以来最低。

  楼市热点城市出现了明显的下调现象。具体来看,北京新建住宅7天网签116套,二手房网签27套,均是2009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上海前7天网签新建住宅178套,比2016年同期的784套,跌幅达到了78%。南京前7天签约457套,同比2016年同期的905套,下调了50%。福州前7天签约345套,同比2016年同期的540套下调了36%。深圳前7天签约445套,同比2016年同期的508套下调了13%。

  今年“十一”假期前后,广州11区总共有19个楼盘开盘加推,总推货量2090套,比去年“十一”假期的5979套下调65%。从成交来看,假期成交量872套,较今年“五一”假期下调51%,较去年同期下调78%。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消费贷”收紧带来的资金价格继续上升,热点城市继续扩围调控,三、四线开始约束性调控,这些都导致2017年“金九银十”成交远远低于预期。

  此外,张大伟认为,下调幅度较大也有去年前值较高的因素。“2016年国庆虽然开启了‘930’调控,但楼市处于踩刹车过程中,部分城市集中签约,数据高位,导致整体市场同比前值影响了跌幅数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热点城市成交大幅下降,但从购房预期来看,依然不减。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上海走访发现,不少项目并未拿到预售证但已经开始蓄客。在闵行区,某大型开发商已开始向客户收取意向金。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项目暂没拿到预售证,因此不敢堂而皇之地开放售楼处,我们只敢叫‘接待中心’。如果有意向就赶紧交10万元意向金,未来还会继续筛选客户。意向金的额度会升到30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已经在上海有一套房的王慧,国庆黄金周期间并没有回青岛老家,而是将父母接到上海,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一起看房。“去看房发现国庆期间并没有什么楼盘真正开盘,几乎所有在售楼盘售楼处都在利用假期‘彻夜’加班,积极蓄客。”

  “楼盘大多数预计在11至12月份开盘,虽然没有真正开盘,但看房缴意向金的人依然很多。”王慧说,也许正是由于政府对开盘价格管控,出现了一二手房倒挂的情况,未来涨价预期依然强烈,所以她认为现在购房时机较好。

  无锡惠山区某楼盘置业顾问介绍,“10月是新一季度的开始,在限购升级的新形势下,第四季度的任务目标更加艰巨。我们楼盘属于限购区域,相较于周边其它几个楼盘处于劣势,所以每一个置业顾问都没有休息,在加班加点的积极蓄客。从当前反映的情况来看,置业顾问蓄客效果不错,国庆长假结束后一旦加推新房源,极有可能当天全部售罄。”

  嘉华(中国)集团董事谷文胜表示,受今年二季度开始的政策调控影响,当前楼市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一方面,虽然限购导致购房需求有所下降,但上海高端需求依然旺盛。需求方面看,销售量依然是超预期的,尤其是四五千万的豪宅产品依然不愁卖。另一方面,严格的限价管控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部分城市的房企项目要获得预售证,就需要通过发改委、物价局等部门的审批,甚至各个区的房价增幅也会和各个区的GDP增长等指标进行挂钩。类似管控的效果明显,当前新入市的项目价格确实下降了。

  但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中央已经明确,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而近期央行对于北京首套房贷利率调整的支持性表态,体现了当前管控的思路并没有变化。从2006年以来,楼市经历了两轮政策刺激和三轮政策抑制,今年以来房价增速已见顶回落。本轮房地产周期上半场,房地产调控是主导,而下半场,货币、金融、信贷则成主导。政策演变的逻辑不变,从走势来看,本轮楼市上涨周期中,华东和华南累计房价增幅领跑,而以北京和天津为首的城市二手房房价已经出现下跌,预计2018年将是楼市寻底年。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因政策的持续,虽然热点大城市相对较严,但有地方出现价格放松,甚至有热点周边城市出现垫付首付等现象。因此,应警惕暗自放松执行政策,给购房者预期不明的向导,甚至后期房价跳涨的错误信号。(记者 梁倩 郑钧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