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收入800亿元 铜仁旅游产业呈“井喷”增长

2017-10-30 14:03:07|来源:多彩贵州网|编辑:罗奇波|责编:陈梦楠

  从碧江城区出发,经铜大高速,大概一个小时后便来到万山区朱砂古镇。走进朱砂古镇,清新自然的空气迎面扑来。在这里,旅客可以漫步景区,感受这个复古怀旧的小镇,也可以坐上观光车游览影视城,粮店、布店、国营商店卖的矿灯、草鞋、缝纫机……仿佛“穿越”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小镇。

  

(旅游)5年收入800亿元 铜仁旅游产业呈“井喷”增长

  

  距影视城不远处,便是采矿洞道和玻璃栈道景点,五彩斑澜的洞道让游客流连忘返,惊险刺激的悬崖玻璃栈道可以俯瞰景区内沟壑峻岭。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朱砂古镇迎接游客25万余人,万山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前的万山镇尘土飞扬,随处可见裸露的山体、废弃的矿洞,废土矿渣到处都是,环境差得很。”一位居住在万山镇的老矿工回忆道。在资源枯竭的困境下,万山找准发展定位,选准特色产业,“变废为宝”成功建设了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如今,曾经的矿区废墟变成了绿意盎然的诗画景区,成了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目前,景区游客年访问量近200万人次、总收入6亿元,使2000多人稳定就业,带动周边乡镇750余名精准贫困户脱贫。

(旅游)5年收入800亿元 铜仁旅游产业呈“井喷”增长

  旅游产业发展新气象不只在万山,梵净山、石阡古温泉、松桃苗王城、碧江中南门古城等旅游产业都显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近五年来,铜仁市在旅游发展方面投入300多亿元,深入实施全省“100个景区”建设工程,全力推进梵净山、苗王城、九龙洞、中南门古城等景点提质升级,先后有14个景区进入全省“100个景区”行列,梵净山景区还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正全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在铜仁,奇山、秀水、森林、峡谷、溶洞、温泉、古城、民族村寨、农业园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形成了铜仁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休闲、健康养生旅游产品体系。

  

  2015年10月,碧江区中南门古城修缮改造工程启动,斥资4亿余元对古城进行立面改造、文物建筑改造修缮,如今改造修缮工程已经完工。漫步在中南门古城的老街,青石板铺成的巷道古韵犹存,一道道防火墙翘角飞檐古色古香,青砖黛瓦、鳞次栉比。古城内几家茶楼门扉轻掩,这里成了市民闲暇聚友品茶聊天的好去处。

(旅游)5年收入800亿元 铜仁旅游产业呈“井喷”增长

  “古城改造后,环境变好了,更有历史的味道,我和朋友也喜欢来这里聚会喝茶。”市民王芳和好友经常到中南门的茶楼喝茶,常去的茶楼淡园生意火爆。自从古城完成改造后,临街的老房屋得到重新利用,各种茶楼饮品、休闲聚会的门店相继开业,夜晚的中南门热闹非凡。

  今年,铜仁市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统领,启动了《铜仁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铜仁市“一带双核”国际旅游区总体规划和重要节点控制性规划》,以“一带双核”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建设为工作重点,着力在规划布局上全域统筹,在产品品质上转型升级,在市场推广上强势拓展,在品牌创建上重点突破,在服务质量上奋力提升,努力实现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而中南门古城作为“一带双核”旅游体系中的重要“一核”,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旅游)5年收入800亿元 铜仁旅游产业呈“井喷”增长

  从碧江城区出发,到江口梵净山1个小时,到松桃苗王城1个小时,到石阡古温泉2个小时。近五年来,铜仁市先后修建梵净山环线公路、江梵旅游公路及复线,九龙洞、苗王城、思南石林等重点景区旅游公路,强化旅游交通的无缝衔接,市内旅游交通已经形成了2小时旅游圈。随着杭瑞、铜大、思剑、江瓮等高速相继开通并过境铜仁,已实现“县县通高速”。铜仁凤凰机场完成改扩建后,先后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客源地航班。沪昆高铁过境铜仁,立体化大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铜仁从过去的“边城”变为贵州向东发展的“前沿”和武陵山区旅游集散“枢纽”。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近五年来,全市共接待游客10583.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共计801.85亿元。旅游收入自2013年起增速连续3年位列全省第三。

  未来五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将紧紧围绕省委关于实现“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要求,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深入实施旅游发展“十大工程”,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杨庆华)

  来源:多彩贵州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