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专线:架起“民心桥”系紧“连心带”
——访省政府秘书长任湘生
记者:首先,祝贺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开通运行两周年。作为全国第一条省级党委政府面对贫困群众的热线电话,当初设立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和背景?
任湘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攻坚战、啃下硬骨头。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在干部工作作风、项目推进力度、扶贫资金使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省委书记孙志刚对此高度重视,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2015年10月,到贵州履新,主持召开的第一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就决定成立省政府扶贫专线,要求把扶贫专线打造成为省委、省政府联系群众、了解民情、为民分忧、扶危济困的又一个桥梁和纽带。
2015年11月13日,省政府扶贫专线开通运行。今年8月18日,孙志刚书记批示,将省政府扶贫专线更名为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这是全国第一条省级党委政府面对贫困群众的热线电话。两年来,扶贫专线接听群众来电超1万个,办理群众有效来电6080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孙志刚书记、谌贻琴代省长对办好用好扶贫专线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对此,我们深感无比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将不负重托、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努力把扶贫专线打造成省委、省政府联系广大贫困群众的“民心桥”和“连心带”。
记者:贫困群众拨打扶贫专线,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任湘生:通过对来电情况的分类分析,贫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涉及精准扶贫对象认定、教育扶贫、医疗救助、产业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方面涉及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扶贫对象认定问题要求我们解答好“扶持谁”的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要求我们解答好“怎么扶”的问题。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理念和要求,充分发挥扶贫专线在推进全省“五个一批”工程中的“探头”作用,通过来自群众源源不断的“贫困之问”倒逼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干部履职效率提升,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续写新篇章。
记者:我想贫困群众非常关心自己反映的事项是怎样办理的,能具体介绍下吗?
任湘生:具体来说,主要有六个步骤:一是接听受理。认真倾听群众来电诉求,耐心细致、准确记录群众来电反映事项。二是梳理报告。仔细梳理、分类整理反映事项,呈送省委、省政府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逐条转办。按照“属地为主、行业主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群众来电事项及时进行转办。四是限时反馈。属地政府通过实地调查核实,按照政策规定进行解决解释,并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办理结果。五是电话回访。及时电话回访来电群众,了解办理情况,对群众满意度进行再次确认。六是暗访督查。针对办理中出现的问题,不定期、不打招呼的直接到群众家中进行实地暗访核实,对敷衍了事、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的干部进行督查,并由相关部门进行问责。
记者:在对贫困群众来电的接听、办理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存在什么问题?
任湘生:在接听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基层对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贫困群众对相关政策了解不透,咨询相关政策的来电占40.39%,涉及精准扶贫的各个方面。二是规范化接听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扶贫专线任务繁忙、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接话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求比较高,目前的接听工作与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在办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有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个别基层负责人认为扶贫专线是对他们的“监督”,认为群众反映诉求是“告状”,对扶贫专线工作不认真、不积极。二是有层层转办的现象。有的县级单位接到扶贫专线转办事项后下转了事,县、乡、村层层转办,导致群众反映事项有的得不到有效落实。三是有超时反馈的现象。有的单位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超时反馈的情况时有发生。
记者:扶贫专线所取得的成绩,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么,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改进和推进工作呢?
任湘生:一是充分发挥扶贫专线桥梁纽带作用,让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意,及时解决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大扶贫战略行动落地落实。二是通过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短信等群众方便接触、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大扶贫专线宣传力度,扩大贫困群众的知晓率,使广大群众了解掌握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规定。三是进一步提升扶贫专线接听办理工作质量,继续加大暗访督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落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