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箐口村 从毁林开荒到植树护绿的生态样板

2018-07-06 17:11:0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奇波|责编:陈梦楠

  国际在线贵州频道消息:近日,走进贵州毕节市织金县黑土镇箐口村,满山苍翠,溪流潺潺,瓜果飘香……

  “以前的箐口村可不是这样的。”老支书李明光回忆说,那时候群众为了填饱肚皮,拼命毁林开荒,从山脚开到山顶,全村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到10%以下。

  “毁林开荒的代价太惨重了。”李明光叹息着说,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场大暴雨,村里3户人家,9个村民,6头耕牛,50多只羊,数不清的鸡鸭鹅被洪水卷走。

  李明光回忆起发生在36年前的那场灾难仍然印象深刻,无比痛心。洪水后,恶劣的生态环境导致部分村民举家外迁。

  要保住家园,只有种树。但好多村民不解,土地种树了,哪来的粮食?

  李明光就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你们种了几大坡,又种出了多少粮食?不种树,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财产甚至我们的生命都保不住。

  “干。”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光发了疯似的带着乡亲们种树,这一种就是30多年。

贵州织金箐口村 从毁林开荒到植树护绿的生态样板

山间小瀑布清澈透亮

  思想通了的群众也跟着李明光上了山。没有树苗,李明光找政府和林业部门申请,没有技术,自己摸索。

  1984年,在当地政府的发动下,村子开始了第一批小流域植树造林计划,由于经验等原因,树苗只活了一半。

  1989年,毕节试验区正式成立,“扶贫开发、生态建设”拉开了改革的帷幕,“3356”工程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全面铺开,箐口村人民看到了生态植被恢复的希望,只要能种的地方都开始种树苗。

  1992年,箐口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10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杉树、柳杉等用材林树种。

  2002年,黑土镇因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林业百佳乡”荣誉称号。

贵州织金箐口村 从毁林开荒到植树护绿的生态样板

全国林业百佳乡

  截至2005年,箐口村群众充分利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好时机,广泛开展长防林工程、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建设,森林资源不断扩大,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森林经济效率四个同步增长。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箐口村种下了用材林1500余亩,生态林1000余亩,箐口村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70%。箐口的山又绿了,水又清了,外迁的群众纷纷返回家园。

  绿了山头还得鼓起腰包,后来,箐口村的群众在空地上种起了柑橘、桃子、李子等经果林。截至目前,该村经果林面积已达500余亩。2016年,村民李勇流转了100余亩土地种柑橘,有望明年挂果。“一亩柑橘估算收入5000元,一年就有50万元。”村民李勇开心地说,昔日的荒坡岭,如今变成了聚宝盆。(图/文 王勇 马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