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生态旅游公路带来绿色财富
国际在线贵州频道消息:“如今回到土城开饭馆,年收入30万元,我们吃上了‘旅游饭’。”7月20日,贵州遵义习水土城镇居民谢娜娜,在中国建筑“建证”40周年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最美生态之旅活动现场的讲述,赢得阵阵掌声。
中国建筑“建证”40周年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最美生态之旅活动现场 (摄影 李安心)
谢娜娜是土生土长的土城人,2014年回家过春节,了解到政府要修建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还要把土城镇打造成一座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于是,谢娜娜和丈夫没有再外出打工,而是租了一间铺面开起了小饭馆。
2015年初,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工程在土城镇开工了,饭馆生意逐渐好转起来。2016年4月旅游公路通行,谢娜娜家的饭馆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6张饭桌满座成为常态。
如今,淡旺季平均每月收入2万多元,年收入30万元。
据土城镇党委书记刘绵定介绍,类似谢娜娜回乡经商吃“旅游饭”、发“旅游财”的全镇有3000多人。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 (摄影 李安心)
自旅游公路建成和土城古镇打造以来,国内外游客不断涌入土城镇,两年来接待游客320多万人次,收入32.5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土城镇GDP40%以上,脱贫1720户7131人。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工程,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战略,是遵义市委市政府打造的“贵州第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路。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骑行观光体验现场 (摄影 李安心)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项目全线有桥梁162座,框架梁孔桩基础4277个,30%的机械挖孔桩都要产生大量的黄色泥浆。为此,在孔桩附近开挖足够大的泥浆池,在池底垫上油布,最后用混凝土覆盖。为了不让石头和泥土滚落到赤水河,临时搭设了钢管竹条板挡墙51000米,挡住泥土、石头落入赤水河。沿线的20多棵100年黄桷树都做了保护。除了路,项目还对沿线12个驿站建造了一套小型、分散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确保赤水河不受污染。
在工程后期的生态修复中,全线共清理砾土35万立方米,种植绿草70万平方米,栽花200余万株,栽竹子12000笼,种栽树木6万余棵(株),投资约3亿元。
由中建四局三公司承建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交付两年多来,这条全国首条生态绿道旅游公路迸发出极大的能量,游客从五湖四海涌来,领略了生态文明、红色文化、国酒文化、千年古镇、丹霞世界遗产之美……让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沿线百姓吃上“旅游饭”、发起“旅游财”,甩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小康路。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开通给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带来了人流、资金流。(文 李安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