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新兴产业看贵州】习酒窖藏1988见证贵州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报道 贵州遵义: 奋进四十载 留住红绿芳华

2018-09-06 16:21:3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岳旺|责编:陈梦楠

  国际在线贵州频道消息(梁晋毅):“很多人对遵义的了解仅限于一栋与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相系相联的小楼——遵义会议遗址。因为遵义在世人的眼中,是红色的。然而,遵义还是一座绿色的城,遵义的绿是在亚热带湿润季风下孕育出来的生态绿;更是渔樵耕读、聚沙成滩,世代传承下来的人文的绿。” 2018年7月26日,第九届遵义市旅发大会上,遵义市市长魏树旺做了题为“青山藏不住 红绿正芳华”的主旨推介,向世人推介遵义的“红”和“绿”。他表示,遵义是一座历史与现实交映、文化与生态互融、自然与人文相连的红绿辉映之城。

  同样让人瞩目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遵义一路狂奔似的高速发展。2017年底,《2008-2017中国主要城市GDP增长排行榜》在互联网上热传。该榜单对全国主要城市十年间的GDP总量、增量、经济增长、名义增速等做了统计、排名。遵义以十年GDP增长423.97%,年均名义增速32.40%位列排行榜第三位。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遵义中心城区人口已接近200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城市和贵州第二大城市。而在前所未有的快速成长中, “红”和“绿”则是遵义始终没有改变的主色调。

  转折之城 从未褪色 

  遵义是一座红色之城。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在遵义得到了难得的休整时间。当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端,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那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并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如今的遵义,红色早已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色调。据了解,遵义市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已经打造了遵义会议会址、红色苟坝、四渡赤水、娄山关等一批红色旅游品牌。

  遵义对全市红色旅游(革命)培训机构进行摸底调查,成立了遵义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学院,做好红色旅游培训相关工作。2018年上半年,遵义市红色旅游培训15万人次,同比增长31.4%,其中市委党校培训2.1万人次,红旅集团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培训1万余人次。

  依托红色资源,遵义红色旅游大放异彩。

  走进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一幅新农村的美丽图景便呈现在眼前。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在遵义的苟坝村召开了“苟坝会议”。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苟坝会议则是这次转折中的一个关键。当年,红军曾在花茂村停留住宿,红色文化在这里传扬。

  “出行难、饮水难、看病就医难、农田灌溉难、村民增收难,是花茂村过去的真实写照。”花茂村村委会主任彭龙芬说,为让旧貌变新颜,2014年以来,花茂村调重心优环境,筹措资金近3亿元,树立经营乡村理念,把村庄作为景区来打造,新建改建黔北民居1000余栋,串户路硬化率达98%,种植绿化树木2500余亩,治理生态景观河道8.8公里,让花茂的村容村貌有了大变化。

  在村支两委动员下,村民王治强投资开起了农家乐,取名“红色之家”。如今,王治强的“红色之家”生意红火,每天接待200人次,为村民提供了10多个就业岗位。在王治强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28家。

  从最初的乡村旅游,到现在初具规模的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村民挣钱的路子日益增多。

  据统计,2017年,花茂村共接待游客数量约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00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6478元增加到2017年16000元。

  通过几年的发展,花茂村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特色高效农业的有机融合,守住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新路。

  花茂村的巨变是遵义市结合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

  2018年7月26日,遵义市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遵义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总量为188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2.2亿元,同比增长16.3%。

  如果说当地无处不在的红色旅游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的红色魅力,2017年6月27日早晨不经意的一幕,则充分显现出这座城市深入骨髓的红色基因。

  当天早晨,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小学操场上一名小孩正冒雨奔向教室。当他跑到操场中央,听到国歌响起时,立刻伫立,面向国旗敬礼。直到国歌结束,他才匆匆跑进教室。

  这一幕被当天上午到遵义开展调研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红色文化办公室主任徐红恩意外地抓拍到,引起广泛关注。

  “国歌响起,要立即肃立向国旗敬礼。这是学校对全体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基本要求。”面对媒体的采访,老城小学的校长蒋传芳这样说道。

  徐红恩感慨:学生这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真实一幕,饱满而真实地展现了这座城市深入骨髓的红色基因。

  绿色发展 释放红利

  遵义一直守望的不仅仅是红色,正如遵义市长魏树旺所言,遵义还是一座绿色之城。

  满山苍翠,满目繁花,满地花香……走进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街道杉坪村的万亩黔北花海,马鞭草、郁金香、海棠、桂花……争相开放。这里不仅游人如织,更有众多骑行、跑步、练习瑜伽的爱好者。

  “过去这是一块连草都长不好的荒山坡,通过花海的打造,不仅吸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也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运动天堂。”桐梓县娄山关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自2014年黔北花海开始打造以来,桐梓县通过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扶贫”模式,将“相约桐梓·乐趣村跑”、花海瑜伽等活动多次放在黔北花海举行,成功拉动了重庆、四川、贵阳、遵义等地跑团前来参与,进一步扩大了景区知名度,目前已接待游客超过96万人次,有力助推了当地百姓脱贫。

  在余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是该县最响亮的名片。通过十多年的生动实践,如今,余庆县90%以上的农村都经过脱胎换骨的美丽改造。2016年起,余庆县又打造“民居客旅、主客共享”的“旅居农家”创新模式,如今已在全县推广三个点。

  “我们提出从建设新农村向经营新农村转变,让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发挥出经济效益,提出“旅居农家”的概念。主人和客人共住一个院子,共享一个院子,感受当地的休闲田园生活。” 余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覃菲接受说媒体采访时这样介绍道。

  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乌江流域流经余庆县境内有69公里。覃菲说,展现一个干净的余庆是全县发展绿色经济的强有力基础,也是余庆保护乌江这条母亲河,筑牢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屏障的有效措施。“这份干净还体现在我们的生态、产业上,比如说果蔬、花卉苗木,这些都是余庆的主打产业。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 覃菲说。

  在遵义,余庆的森林覆盖率并不是最高的,赤水市的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82.85%,位居贵州各县市之首。满目的苍翠让赤水旅游一年四季无淡季,到了小长假、黄金周,赤水的酒店更是一房难求。

  早在2010年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就授予遵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截至2017年底,遵义市森林覆盖率已达59%。中心城区绿地率达41.25%,绿化覆盖率达44.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三项基础性指标均位居贵州省首位。

  不仅仅是城区,在全遵义市,绿色生态建设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十二五”期间,遵义境内6条高速公路绿化美化,62个高速、旅游通道重要景观节点建设,中部区域38个108平方公里山体公园建设,30个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建设,33个林旅一体化扶贫园区项目,225个一镇一森林公园、游园建设,30个添彩工程示范点建设,“四河四带”生态文化带建设,湄凤余茶海景观带建设,“百里洛江生态画廊”、娄山关万亩映山红核心景区等一大批全境域景观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并有序推进。全境域多林种、多树种、高低错落、立体复层的有色景观已初显成效,鸟语花香、野趣横生,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的的美好家园已经在遵义市呈现。

  “遵义是绿色的。遵义的山是青山绿岭,遵义的城区都以绿为妆、以水为眼,浅眉低吟,处处是景。遵义之美,在绿水之灵。遵义的乡村也是绿的,游客可以坐在青砖碧瓦的农家小院,坐观云蒸霞蔚的赤水竹海,行赏色彩斑斓的四季花谷,低嗅清新甜美的稻谷米香。” 难怪遵义市长魏树旺推介遵义的绿时,底气十足。

  现代都市 阔步前行

  2018年初,渝贵高铁建成通车,遵义北上重庆,最快1小时20分钟;南下贵阳,48分钟。

  2012年8月,遵义新舟机场正式通航,至2017年已开通33条航线,通航城市增至40个,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2017年10月,遵义茅台机场通航,遵义成为拥有两座民用机场的城市。

  纵贯南北的兰海高速公路和横跨东西的杭瑞高速在遵义市交汇,2018年1月,新建成通车的贵遵高速公路复线则成为贵州最长的一条双向六车道坦途。

  如今的遵义,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赤水河、乌江航运通江达海。现代化立体型交通体系已在遵义基本形成。

  酱香白酒、优质烤烟、红绿白茶、地道药材、特色食品,这是遵义面向中外亮出的“五张名片”;电子信息、新医药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遵义的“五大新兴产业”如今正蓬勃发展,发展壮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酿造甜蜜乡愁,“四民社区·美丽城市”点亮城镇生活,“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升级创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红绿正芳华的遵义市先后荣获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6年6月,遵义县撤县设区,播州区成为遵义市的第三个区。相较于10年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70万人,10年后的遵义市中心城区已包含了新蒲新区、南部新城、北部新城等城市组团,建成区面积已经超过150平方公里,人口已接近200万。遵义正以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美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17年,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748.59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3.15亿元,增长11.7%。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