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40年前,改革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紧随时代潮流,花溪区小碧乡于1979年率先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贵阳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
40年来,贵阳农村改革从破冰到攻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打开历史视野、抓住时间节点、树立工作坐标,从贵阳“三农”工作的发展轨迹中,拼搏奋进的印记清晰可见——
这是一条遒劲有力、指向未来的拼搏线。1978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只有1.44亿元;2017年,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147.33亿元。
这是一条亮点频现、砥砺前行的奋进线。198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93元;2017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4元。
回首40年,贵阳“三农”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从封闭走向开放、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农民从贫穷走向小康,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
农村从封闭走向开放
寒冬时节,行走在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青石板路平整干净,村居民宅粉墙黛瓦,文化广场宽敞大气,村中古井潺潺流水,蓝天白云掩映之下,好似走进古朴素雅的江南水乡,让人似身在画中游。
“以前,路上烂兮兮的,没人愿意来。”72岁的村民龙发兰回忆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们房子破烂,“竹子编墙壁,木棒搭框框”是村里的真实写照。刮风下雨天,村民们就用牛粪来敷漏风墙,柴火一烧,屋子里弥漫着一股牛屎味。
封闭、落后是那时候贵阳农村的真实写照。回首来路,务实奋进的贵阳人始终充沛着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的精气神,誓要让农村旧貌换新颜。
建设富美乡村,顶层设计先行。2005年12月,中共贵阳市委七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
建设富美乡村,重在苦干实干。2006年,全市1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当年12月,首届贵阳新农村建设论坛在清镇市举行,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把脉问诊。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精准谋划、高位推动。《贵阳市“十三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贵阳市“爽爽贵阳·富美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贵阳市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一系列举措先后出台,加快推动富美乡村建设。
正是这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贵阳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一届届精彩纷呈的农业嘉年华活动。自2015年以来,贵阳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农业嘉年华活动,既改变了农村人居环境,美了乡村,吸引了游客,也富了村民。
正是这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一批批各具特色的富美乡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五年来,贵阳建成“提高型”示范点245个,形成了“十里画廊”“泉城五韵”“环百花湖沿线”“红岩葡萄沟”“青岩古镇沿线”“蓬莱仙界”等20条富美乡村示范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正是这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使贵阳市农村建设百花齐放、花开满园。2017年,贵阳创建五星级生态文明村寨34个、四星级生态文明村寨38个。
……
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让贵阳农村从封闭走向开放。“现在,龙井村越来越美了,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回望这40年的发展历程,龙发兰感慨地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在贵阳农村找到了休闲旅游的新去处。初步统计,2018年,我市乡村旅游收入达110亿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美乡村正成为贵阳市农村发展的崭新景象。
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寒冬时节,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的白果塘生态农业园的智能展示棚里,各种奇瓜异果仍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和先进的农业生产装置相映成趣。很难想象,两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坡地,种的是传统农作物,田坎土石纵横。
“以前的三合村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小村庄,‘种地望天水、吃靠救济粮、邻里天天吵、化解靠上访’是村里的真实写照。”三合村党支部书记严文富说,从昔日的贫困村变成富裕村,三合村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这个“牛鼻子”,就是产业振兴。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合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集群,1000亩保供蔬菜基地、两万亩核桃地、120亩金银花基地、400亩刺梨基地、2.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10万尾中华鲟养殖基地和5万尾大鲵养殖基地。
十多年的时间,三合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村集体经济由零发展到现在的近300万元,人均收入从2001年的687元,增长到2017年的22800元。
三合村农业产业的发展恰是贵阳市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缩影。正是这种聚焦短板、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贵阳人,在农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1978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是8935亩、1212.8吨。2018年,全市完成结构调整种植78.34万亩,蔬菜、茶叶、水果产量分别为240万吨、13500吨、26万吨。
农业机械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到1988年,农民购买拖拉机1486台,占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2906台的51.4%。2018年,全市机收面积50万亩,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99.41万千瓦。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化发展。2017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7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00%;农村三产收入120亿元,现代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6%。
……
正是这种聚焦短板、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让贵阳农业改革跑出了加速度。贵阳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开阳、息烽、清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抵押贷款1900余笔,放贷资金约3亿元。
正是这种聚焦短板、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让贵阳农业改革收获了好成绩。贵阳在全省率先开展政策性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实施蔬菜、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蔬菜基地投保2.55万亩(次),生猪投保16.8万头(次),提供市场风险保障2.8亿元;创新实施蔬菜、茶叶、猕猴桃等产业的自然灾害保险,提供自然风险保障2761万元,建立价格和自然灾害“双保险”的托底机制。
正是这种聚焦短板、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让贵阳农业改革打开了新局面。贵阳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完成全市912个村资源、资产、资金“三资”清产核资,并实现信息化、平台化管理,基本摸清了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为下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
农业兴则基础牢。未来,贵阳将继续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调动现代农业产业生产、流通、销售全要素,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为实现全市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农民从贫穷走向小康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5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响彻黔中大地,贵阳闻令而动、狠抓落实。
就在这一年,贵阳脱贫攻坚工作迎来了历史性突破,全市18个贫困乡(镇)全部实现“减贫摘帽”,43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整市脱贫”,贵阳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8.35万人,是“十一五”的7.14倍。2015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7元,全市10个区(市、县)全部通过省全面小康考核验收,贵阳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贵阳在全省率先开启大数据精准扶贫,建设贵阳市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考核的精准扶贫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成效;在全省率先实现“两线合一”,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农村扶贫开发标准“两线合一”,编密织牢“兜底”扶贫保障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4元,连续十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全省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市州……
2018年7月3日,中共贵阳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举行,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省会意识、担起省会责任、秉持省会标准,不断提升引领力、辐射力、聚集力、创新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省脱贫、全省发展。
作为全省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贵阳将统筹脱贫攻坚“内”“外”两大战场,实施大帮扶、大市场、大就业、大产业“四大带动工程”,带动对口帮扶县和兄弟市(州)脱贫攻坚、共奔小康。
站在新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的贵阳人将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担当,携手脱贫攻坚,共同奔向小康,全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作者 刘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