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管阿姨成名师”不仅承认了宿管阿姨的育人功能,还将宿管阿姨和教授、博士置放到同样的位置,这样的价值认同,不仅是对宿管阿姨的一种激励与回报,也向全社会传递出一种尊重、致敬普通劳动者的符号信息。
日前,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名师工作室”创建评审,有6个“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都是教授、博士,而“章学青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章学青只有大专文凭,而且是一名管理学生公寓的后勤阿姨。此事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名师要么是著作等身的学术大咖,要么是上课深受学生欢迎的戴建业式的“网红教授”。在高校中,宿管阿姨的工作谈不上光鲜、体面。“宿管阿姨成名师”不仅承认了宿管阿姨的育人功能,还将宿管阿姨和教授、博士置放到同样的位置,这样的价值认同,不仅是对宿管阿姨的一种激励与回报,也向全社会传递出一种尊重、致敬普通劳动者的符号信息。
近年来,宿管阿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肯定。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和大学生朝夕相处的宿管阿姨,不仅能够陪伴大学生成长,还能够影响他们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宿管阿姨登上了毕业典礼的舞台,宿管阿姨要退休引发大学生集体“请愿”将她留下来……宿管阿姨在大学生心中有位置,显然是因为她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宿管阿姨的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自然会赢得大学生的“用脚投票”。一些宿管阿姨没有将大学生仅当成自己的工作对象,而是像母亲、像亲人一样给予学生关爱与关心,让学生宿舍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宿管阿姨的工作情况究竟怎么样,大学生最有发言权;大学生对待宿管阿姨的态度,也是宿管阿姨角色扮演的一面镜子。宿管阿姨尽管不能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样可以成为“燃灯者”,点亮大学生的希望之灯。
不论是快递小哥,还是保安,抑或保姆,许多看似卑微的普通劳动者,都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这些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平凡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宿管阿姨成名师”的标杆意义在于“名师不问出处”,打破了习惯用身份标签来做价值判断的做法,做到了“用事实说话”:普通劳动者只要做得好、做得出色,一样可以和教授、博士一样成为名师。
对待最普通劳动者的态度,既彰显了一个城市的温度,也折射出一个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也有人可以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遇见一位好的宿管阿姨何尝不是一种幸运。给予那些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普通劳动者更多的价值认同,就是一个成熟社会应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