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都不敢想,家乡变化这么大,道路四通八达,有产业、有洋楼,还有人气!”这个春节,水城县顺场乡营盘村村民李禹忠感慨万千。
新修的“组组通”,一直延伸到营盘村屯上二组。站在海拔2300多米的米箩坡大山上,一眼望去,“组组通”公路两旁,遍布蔬菜、猕猴桃、茶叶等产业,运输农产品的货车来回忙碌。
过去,营盘村没有通组公路,村民发展产业有心无力。2015年以前,村民主要靠种土豆、玉米来获取微薄收入,出产的“土货”隔着一条“山沟”,却难“走上”对面的水盘高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说起以前的营盘村,李禹忠感触很深,颠簸不平的土公路只通到镇上,村民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坐车进一趟城,一去一来至少要花两天时间,苦不堪言。李禹忠家离镇上几公里远,家里烧煤运粮,全靠背篼背进背出,种的蔬菜由于不能及时运出去,经常烂在地里,村民们最大的愿望是修一条通户组路。
路不通,部分老百姓搬离营盘,而李禹忠同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一去就是15年。在浙江兴山县打工的李禹忠因为好学、肯做,成了一名炒茶师傅,还拥有一个10多亩地的小茶园,年收入20多万元。
“要致富,先修路”。2105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系和支持下,营盘村不断加大“组组通”公路建设,并对已建成“组组通”公路进行完善,全村“组组通”实现了全覆盖。
现在去镇上,开车十多分钟就到,就算去外省,几个小时也能到,太方便了。我不回去了,我要留在家乡,把浙江的种茶、炒茶技术教给乡亲们!”感受家乡变化,今年51岁的李禹忠下定了决心。
这几天,李禹忠在村里的茶叶基地里“重操旧业”,手把手教老百姓采茶、炒茶,在附近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说实话,这里茶叶的品质比浙江好,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家乡的茶叶成为浙江市场上茶叶的‘主角’。”李禹忠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组组通’公路的建成,为农产品后续销售提供了极大便利,现公路沿线全是蔬菜、猕猴桃、茶叶等产业。”营盘村党支部书记徐祥富说,路通了,农村才能振兴,现在,外地客商直接开着大卡车到村里收购农产品。
因为“路”,“营盘”变“银盘”。目前,全村发展茶叶种植5000余亩、蔬菜1000余亩、猕猴桃900余亩、刺梨400余亩,这些农产品通过乡村小道“上”高速“坐”飞机,销往重庆、湖南、湖北等地。(作者 谢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