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孔学堂击鼓明志,参观“那年的家”时光展;科技、文化、卫生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布依山歌、花灯剧,村民自编自演的一场场“村晚”别具特色……
今年春节,贵阳市继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系列主题活动,各区(市、县)及相关市直部门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群众自发组织各类春节庆祝活动,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春节。
春节庙会年味浓
击鼓明志、礼遇孔子、悬挂祈福牌,还有滚铁环、汉服体验、拓印古诗……今年春节,一走进孔学堂,浓浓年味扑面而来。
“大年初四,一进孔学堂,精彩的舞狮表演就让我们大饱眼福,随后我们在孔子像前擂鼓启智,在六艺学宫参观‘那年的家’,黑白电视机、收音机、老式钢琴,看到这些老物件,似乎回到了过去,我们还在百家姓图腾墙前留影,挂祈福牌。”市民覃玉蓉说。
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已连续举办六届。今年的春节文化庙会,孔学堂以“家国两平安·相聚孔学堂”为主题,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特意设计了“那年的家”“游子归乡乡音朗诵会”等活动。同时,“祈福求才”“孔学堂四礼”“传统游艺”“文字大闯关”“汉服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感受“文化年”的气氛;侗族大歌、芦笙独奏等贵州少数民族特色节目,让游客欣赏到了贵州的“原生态风味”。
“每年庙会我们都突出‘文化’二字,通过设计不同的主题,设置不同的互动体验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游客在逛庙会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说。
据统计,除夕至元宵节,孔学堂共接待九万余人次。
文化下乡惠群众
“您好,这是环保宣传资料,麻烦看一下”“阿姨您好,我帮您量一下血压”……1月25日,云岩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暨“三下乡”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在云岩区荷塘社区举行。
“我们为社区居民送上了歌舞、锣鼓等文艺演出,区文联的工作人员现场为居民写春联,区教育局给社区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区卫计局组织志愿者为辖区居民量血压、开展咨询服务等。当天的活动吸引了荷塘社区约300位居民参与。”云岩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詹宇说。
今年春节,贵阳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各区(市、县)持续开展“三下乡”活动,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阳县在春节期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等活动,开展篮球、乒乓球、拔河、棋类等比赛,和扭扁担等少数民族传统文体竞赛,深受群众喜爱;息烽县举办第十三届“百龙千鼓万人闹新春”舞龙舞狮花灯展演等活动……
“我们通过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服务的形式,提高农村群众的科技、文化、卫生知识水平,并举办各类民俗节庆活动,让广大群众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开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娥说。
自编“村晚”接地气
2月12日,一场由花溪区石板镇芦荻村村民自编自演的“村晚”上演,花灯剧、歌舞、小品、相声、杂技、魔术等节目精彩纷呈,特别是体现本土特色的花灯剧《十二月学乖》《唱百花》,让村民在传统民俗中感受年味。
为何要举办一台“村晚”?“我们是想凝聚民心,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村民过个有意义的春节。通过举办文艺晚会挖掘本土文化,也为我们村发展‘党建+旅游’打好文化基础。”芦荻村村支书吴勇军说,芦荻村春节文艺晚会从1月就开始筹备,共挑选了20多个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的节目参加演出,如相声《扫黑除恶》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扫黑除恶”,小品《宣传十九大》宣传党的政策……
“我演的是我们自己编排的小品《麻儿将爹》,演的是关于农村打麻将赌博的,通过小品宣扬文明过节,号召大家拒绝赌博。春节前我就把晚会的事情告诉了亲戚朋友,当天他们都来我们村看演出,觉得节目很精彩、很接地气,很多都拍视频发了朋友圈。”“村晚”参演者、芦荻村村民吴八三说。
今年春节期间,贵阳多个村寨的村民自编自演春节文艺晚会,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感党恩、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风貌。(记者 金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