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德苗寨再立潮头

2019-05-15 14:29:21|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1984年,贵州省以郎德苗寨等其他7个村寨为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之路。30余年里,郎德苗寨经历了猛然崛起、黯然消退后,如今再立潮头。

   82岁的村民陈正兴回忆:1986年,时任原贵州省文化厅文物管理处处长吴正光带来了郎德旅游开发的1万元启动资金,铺设通村联户道路,修建了300多平方米的铜鼓坪,开启了郎德苗寨旅游发展之路。

  1987年,16岁的杨啊勇从郎德镇也利村嫁到郎德上寨。因为“家里条件好,所以来村里的领导和宾客都要去看一看、坐一坐,再吃顿饭。”遇上需要留宿的客人,杨啊勇就在干稻草上铺上床单,茅厕就在猪圈旁。这就是郎德“农家乐”的雏形。

  尽管如此,郎德苗寨依然凭借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7年,郎德苗寨旅游接待人数每年都在20万人次以上,村民每年仅依靠旅游,就有1万多元的纯收入。

  转折出现在2008年——

  这一年9月,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距离郎德40多公里的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召开。因千户苗寨整体保存完好、体量大、通达性好、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迅速进入媒体、游客、旅行商的视野,成为让大家惊喜的乡村旅游产品。

  2005年,凯(里)雷(山)二级公路开工建设,游客可从凯里三棵树镇直接到达西江景区,通达性差的郎德苗寨渐渐被游客排除在行程之外。

  “2008年以后,很多国内游客都选择去西江景区,去郎德的仅有部分外国散客和国内散客,团队基本不去了。”贵州海外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导游萧泽生说。

  就这样,郎德苗寨渐渐被人淡忘。

  2015年,雷山县拟定“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发展思路,计划把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等100多个苗寨、50多个传统村落串联起来,由点连线,连线成面,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辐射带动90个贫困村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

  雷山县先后投入2.3亿元资金对郎德苗寨景区进行提质升级。引进成立了雷山县郎德文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郎德景区升级改造和营运管理。

   为了让游客有得玩,郎德文旅公司把郎德下寨打造成非遗文化的活态展示区。

  为了让游客住下来,该公司挑选了两户精准扶贫户的房屋,在不改动外观的前提下改造成精品民宿客栈,并希望通过示范效应带动郎德景区餐饮民宿提质升级。

  为了解决自驾游客的需求,景区修建了两个停车场共600多个停车位,并建成了5座旅游厕所。

  2018年,郎德苗寨共接待游客76.95万人次,再立潮头。(作者 赵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