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

2019-05-15 14:54:58|来源:贵阳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回首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最不缺的就是一个“新”字。这场由新青年开启的历史大事件,形成了1919年前后长达数十年的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的主题是新人类的诞生,以及新人类诞生之后必须面对的处境与必须承担的使命;五四新文化“旗手们”号召从文化的层面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他们无一不寄希望于新青年,期望青年一代确立现代化的意识与信念,既克服自身的劣根性,又能促进整个国民性的改革,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最新一期的《博览群书》杂志从王国维、陈寅恪两位大学者为切入点,回望百年五四。说是1927年6月2日,民国大家王国维于颐和园鱼藻轩自沉昆明湖,留下十六字遗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作为王国维的生前至交,陈寅恪先生在纪念挽辞中阐明了王国维之死的文化意味:“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由此出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中国史教研室副主任王学斌在专题文章中的落脚点是:“旧纲纪已破,新伦理未立,这即是王国维、陈寅恪等学术巨擘所面临的中国文化、社会抑或政治之实相。此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欲解决之难题。”他认为,为破解这一难题,五四逾越了政治、文化的藩篱,走向了社会并改塑了社会,五四作家群体的涌现和平民教育潮流的兴起。

  “从中国政治发展角度看,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此前中国政治的急剧变化密切相关,是世纪初中国人精神迷惘、精神探索的继续和发展。”历史学家马勇也从五四运动试图解决的难题入手,在《东方历史评论》杂志发表《今天我们如何看五四?》的署名文章。他说,五四运动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人特别是青年学生政治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人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政治,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人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就历史大势而言,五四运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也造就了一批新人。除了这篇文章,《东方历史评论》杂志推出“五四百年专辑”,从各个角度全面剖析了百年五四的历史价值。

  鲁迅研究专家孙郁先生以五四为背景,分析了以鲁迅为代表的知识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复杂态度。他的《五四·鲁迅·孔子》一文发表在最新的《天涯》杂志上。他认为,鲁迅的思想有许多是与孔子的文化遗产碰撞、剥离中出现的。鲁迅非儒的背后,有其精神选择的策略,他以彻底叛逆,抵达了一片精神高地。而那高地,也未尝不是孔老夫子渴念的所在,只是他们的路径多有不同。鲁迅与孔子都承认人的有限性,不认为自己是先天知之,在一个价值失范的年代,他们都选择了与流行文化不同的路径。其思维方式、逻辑过程、人格特征,有一种历史的连贯性。

  五四转眼百年,但其诞生的“新”,迄今看来仍不过时。(作者 郑文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