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019-05-20 09:44:08|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要闻带摘要)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时代先锋  

人物简介

  杜富国,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4队5班战士,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上士军衔。先后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生命担当使命,雷场就是战场。2015年6月,杜富国积极报名参加边境扫雷行动,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雷排爆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次。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执行扫雷任务时,杜富国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排查过程中,突遇爆炸。瞬间,他用身体保护了战友,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组织上为他荣记一等功。

  杜富国在雷场上一次次“让我来”的英勇壮举感动了中国,被人们称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雷患,地球的疮疤,人类的梦魇。

  据资料显示,由于战争、冲突、恐怖等原因,目前世界上有数十个国家、地区,仍存在着上亿颗地雷隐患。每年,全球有数千名平民、孩童因雷患炸死炸伤。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祖国南疆云南边境战火连绵。硝烟散尽,当年战场上百万余枚地雷、数十万枚(发)爆炸物,在这里形成的100多个混乱雷场,给今天的边疆军民造成巨大威胁。

  彻底排除雷患,保障人民群众安全!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400多名官兵领命出征。

  “当我了解到生活在雷区的村民十年间被炸三次的惨痛事件时,我的心难以平静。我感到冥冥中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杜富国

  这段话,是杜富国参加扫雷行动申请书中的真心表达。

  雷场就是战场。有人说,扫雷部队用的是“绣花针”,走的是“阴阳道”,跳的是“刀尖舞”,拔的是“虎口牙”。杜富国很清楚:扫雷是一项艰辛、艰苦、艰难而十分危险的任务,但他选择了义无反顾。

  雷患,隐蔽性极高、杀伤力极强,一直令许多国家扫雷部队头疼。现代化的扫雷机器人、综合扫雷车、雷场清障车等装备虽然提升了扫雷能力,但国际扫雷组织认为,目前世界上能够扫除雷患的最有效方式,仍是人工手动扫雷。

 (要闻带摘要)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016年在云南麻栗坡,杜富国展示自己排除的1枚地雷。 新华社发

(要闻带摘要)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颁奖仪式上,杜富国敬军礼。新华社发

  云南边境地区存在的地雷品种杂多、时间漫长,加之陡坡、悬崖、丛林地势及复杂气候,导致许多地带出现坍塌,雷患情况异常复杂,扫除难度极大。在这里,先进的扫雷设备几乎寸步难行,只能靠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去扫雷。

  2015年11月的一天,完成扫雷集训的大队官兵挺进雷患最为严重的麻栗坡边境雷场时,当地人民群众自发地敲锣打鼓,夹道欢迎解放军来扫雷。

  在这条边境线上,雷患成了边民脱贫的毒瘤,生活的梦魇。八里河东村,户户有截肢、家家有拐杖;杜富国所在雷场猛硐瑶族乡,就有上百人被炸死炸伤。曾两次踩雷被炸、失去双腿的村民盘金良激动地说,我们有地不敢种、有茶不敢采,今天终于把扫雷部队盼来了!

  雷场险象环生,随时都有意外发生。作为扫雷大队首批发展的新党员,杜富国在雷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党员,让我来!”

  天保口岸4号洞,是地雷爆炸物最多、危险系数最高的雷场。杜富国和战友唐世杰发现了一枚处于战斗状态的火箭弹,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他命令唐世杰撤回安全区,独自一人排除险情。

  排了一层还有一层,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炮弹窝子”:这天下午,杜富国在这里搜出4枚火箭弹和20多枚爆炸物,其中既有诡计装置的反坦克地雷,也有罕见的抛撒雷,还有倒置的绊发雷。

  仅在这个雷场,杜富国排除地雷和各类爆炸物就达200多枚(发)。

  2018年10月11日下午,这是第三次云南边境扫雷人工搜排的最后一块雷场。

  杜富国所在的扫雷大队4队在老山主峰西侧的雷场进行作业。组长杜富国和战友艾岩为一个作业组,他们是生死相依的战友加兄弟。在坡顶扫排爆破筒“翻犁”(爆破)过的土地上,他们发现了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爆炸物。杜富国初步判断,这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根据以往经验,下面可能埋藏着一个雷窝。

  他们迅速报告了情况。分队长张波当即命令杜富国“查明有无诡计设置”。面对这颗疑点重重的爆炸物,作为组长的杜富国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

  按照作业规程,杜富国开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浮土。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杜富国下意识地倒向了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他身上的防护服瞬间炸成了棉絮状,杜富国顿时倒在血泊之中,当场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也正是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外的艾岩,只受了些皮外伤。

  “无论是在连队、还是在别处,都是在为国家、为百姓奉献,我渴望着更多的牺牲奉献。”——杜富国

  这句话,是杜富国没有英勇负伤之前日记里的内心独白。

  微信、QQ号为“雷神”“征服死亡地带”的杜富国,随着这惊天一爆,在雷场实现了为国家、为百姓牺牲奉献的内心渴望。

  “富国、富国……”

  “军医、军医……”

  “担架、担架……”

  爆炸声、战友们急切的呼喊声,在山林间回荡……

  杜富国生命垂危。两个手掌当场被炸飞,双眼球破裂内容物溢出,右眼球造成脱落,大腿根部至面部创伤面积达90%以上……

  重症监护室。三天三夜,连续5次大手术。从鬼门关冲出来的杜富国,恢复知觉后第一句话是:“艾岩怎样?”

  提的第一个要求是:“赶紧治好我的伤,我还要去扫雷!”

  部队领导闻讯赶来了:

  “杜富国——”推开病房的门,主治医生语音未落,病房里就传来了洪亮的回答:

  “到!”

  声音铿锵有力。

  “部队领导看望你来了!”医生接着说。

  “首长好!”

  “富国,你是一个好兵!在这次行动中,你光荣负伤,表现很勇敢,希望你要坚强!”将军疾步向前,俯下了身子,一把抱住了病床上缠满绷带的战士杜富国。

  “请首长放心!”

  很难想象,这般掷地有声的话语,竟来自与死神刚刚擦肩而过的战士。

  失去双手、双眼,浑身又被严重灼伤,杜富国伤情难度被专家认为是世界性难题。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中心,杜富国的坚强毅力,折服了为他疗伤的所有医护人员:

  “我们当医生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坚强的战士!”

  每天,杜富国的双眼、浑身的伤疤,都需要清洗换药。撕裂般的疼痛,让常人难以忍受。开始时,护士余翔总是轻轻地为他作处理。

  “护士,你不要怕。我不怕疼!只要让我功能恢复,早日回到部队,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母亲说:“孩子,疼就哭出来吧!要好好活下去!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眼,你的手!”

  杜富国用强大心理突破生理能力,每天坚持“让我来”与伤痛作顽强斗争。清晨,他把浸湿的毛巾搭在前臂上,自己托着擦脸;每天听新闻联播,他都坚持复述重要新闻内容;护士上夜班、加班有时顾不上吃饭,他总是送鸡蛋给她们吃。

  恢复知觉后的一段日子里,浑身缠满绷带的杜富国只知道伤很重,并不知道失去了双手、双眼。他对陪护的战友说:“我想多吃点肉、多喝点牛奶,这样手上多长点肉,就能早日回部队,又可以一起扫雷了!”

  如何把真实伤情告知杜富国,部队领导和专家为他制定了多套心理干预方案。然而,这些方案一套也没用上。

  得知真实伤情,杜富国稍作沉默,反而安慰起领导和医生:“我知道了,你们放心吧,我会坚强起来的!我不能扫雷了,但我还可以给人们讲扫雷的故事。”

  一等功授勋仪式上,杜富国抬起残臂庄严敬礼的一幕,刹那间让无数人泪奔,被称为“最美的军礼”。

  杜富国在危险面前喊出的“让我来!”震撼三军,感动中国。今年大年初一早上,负伤后的杜富国借助义肢,挥笔写下了“一往无前”“永不掉队”的新春寄语。

  “来到解放军这个光荣集体,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我感到,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        ——杜富国

  这句话,是杜富国对人生价值的认真思考,也是他校正人生方向的航标。

  “吃得亏,打得堆。”农家子弟杜富国在艰辛的生活中,很早就悟懂了黔北人教育孩子的这句俗语:做人要大气、懂奉献。  遵义湄潭县是革命老区。杜富国从小就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在云南麻栗坡扫雷,每天都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老山精神”;雷患给乡亲们造成的磨难,更深深刺痛着他的心。

  八年军旅生涯,杜富国有三次重要选择:

  第一次是参军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某边防团,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却主动选择了参加扫雷;

  第二次是来到扫雷部队后,领导发现他会做一手好菜,烹饪技术不错,决定安排他当炊事员,而他又选择了扫雷;

  第三次是在扫雷行动中,“你退后,让我来”,在爆炸中用身体掩护了战友。

  刚到扫雷部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初中毕业的杜富国,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掌握排雷理论和技术十分吃力。深知儿子情况的父亲杜俊有些放心不下,一天专程来到部队看望儿子。

  看到“笨鸟先入林”的杜富国,晚上熄灯后还在加班加点学习,小卡片记了一摞又一摞,扫雷教材被他画成了红红绿绿的活地图。父亲笑了:“你当年学习要是这么用功,早就考上大学了!”

  “在学校学习,是解决出路问题;现在学习,是解决生死问题。你说哪个重要?”杜富国说。

  2018年9月,义务兵退役工作开始。已满服役期的中士杜富国12月份也面临退伍。有战友问他“走不走”,杜富国坚定地表示:“活儿还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

  3年多时间,扫雷官兵脚踏雷场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脚印,都是死神大门上的印记。2018年11月16日,就在杜富国负伤的雷场,战友们以中国军人的担当与自信,用“手拉手”方式,把最后一批清除后的雷场,移交给了麻栗坡人民耕种。至此,历时3年多的云南边境第三次大扫雷行动胜利结束。

  雷场锤炼血性,阵地属于英雄。

  在杜富国负伤的那片土地上,麻栗坡人民把今年采摘下来的新茶命名为“富国茶”。当山茶花盛开的时候,他们希望这位“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重返故地,喝一杯别样的老山“富国茶”。

  杜富国,祖国不会忘记你,老山人民等待着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