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产业革命 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2019-06-04 14:01:10|来源:贵阳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田家少闲月,入夏人倍忙。仲夏时节,在贵阳广袤的乡村田野,处处涌动着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实干热潮,展现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喜人变化。

  因地制宜选准了蔬菜产业,开阳县龙岗镇坝子村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里生产的农产品将极大丰富市民的餐桌子。

  多举措加大农业投入,清镇市王庄乡的产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村民谢士琴增收致富的底气更足了。

  村里建起茶叶基地,观山湖区百花湖镇温水村村民廖昭泽不仅拿出土地入股变“股东”,还在基地打起了工。

  贵阳聚焦500亩以上坝区,牢牢把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全面推行“五步工作法”,围绕“五子登科”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如今,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却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因地制宜 选准特色产业

  时下,走进开阳县龙岗镇坝子村的蔬菜基地施工现场,五六台挖掘机正在对土地表层进行清理平整,一派繁忙的景象。现场施工管理员说,坝子村施工点约有900亩土地,预计6月底前完成表层清理工作。

  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义清说,结合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开阳县因地制宜选准蔬菜产业,全县8000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目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发展特色产业,一定要因地制宜。在这次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中,开阳县选择交通便捷、土地平整肥沃、水源充足的地理位置,为产业发展增添动能。”黄义清说,此次结构调整将更有力地保障全市蔬菜供应。

  按照计划,开阳将在6月中旬完成基地土地平场工作,10月底全部完成建设、投入运营,并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冷链物流等生产设施。“开阳是全市的农业重点县,也是重要的蔬菜保供基地。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建成后,全县设施栽培化程度将从4%提高到9%左右,极大地提高蔬菜保供能力。”黄义清说。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为解决贵阳市蔬菜保供季节性缺口和供应结构性不平衡问题,今年,贵阳市拟实施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蔬菜产量可达38万吨,年产值可达12亿元。

  加大投入 护航产业发展

  近日,在清镇市王庄乡簸涌村辣椒种植基地,贵州省农科院专家正在对村民们进行辣椒种植现场辅导,讲解辣椒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护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王庄乡是清镇市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该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今年,王庄乡围绕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精品果蔬、中药材、蔬菜、辣椒等5000余亩,其中辣椒种植规模达3750亩。

  为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王庄乡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保障等力度,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降低种植风险。同时,集中育苗、分发种植,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和种植水平。

  “乡里请省农科院技术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服务指导,让大家科学种植、安心种植。村里将土地集中起来,保底分红五百元一亩。”簸涌村村委会主任杨建波说。

  王庄乡还加大资金投入,今年投入奖补资金100万元,在育苗、机械化、自然灾害保险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村里的合作社采购了一台大型旋耕机,政府补助了一半资金,再加上农机补贴,我们基本上没花什么钱。”杨建波说,与原来的小型旋耕机相比,新采购的旋耕机耕地成本低、效率高,为村里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提供了保障。

  多举措之下,王庄乡的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也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里土地少,如果不发展特色产业,我们找不到事情做。现在在辣椒基地里打工,有了工资,增收致富底气更足了。”簸涌村村民谢士琴说。

  近年来,贵阳市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整合农机资源、发挥优势,不断完善农机服务,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共建共享 强化利益联结

  这些天,观山湖区百花湖镇温水村村民廖昭泽每天都要去村里的现代高效茶叶基地转一转,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茶叶基地,今年65岁的廖昭泽喜上眉梢。

  “种苞谷一亩地每年收入只有几百块,外出打工辛苦又离家远。村里发展茶产业,我回到村里把自家10多亩土地全部入股,还在茶叶基地打工,一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廖昭泽说。

  温水村村委会主任赵荣贵说,从2017年开始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温水村以往丢荒的土地重新变绿了,很多在外面打工的村民也回来了。

  将撂荒的土地变成“金山银山”,温水村靠什么?“通过共建共享,调结构、兴产业,强化利益联结,让村子增绿、村民增收。目前,全村种下了5000亩茶叶,将和百花湖镇的杨庄村、哪嘎村、石操村形成万亩茶叶基地项目。”望着眼前绿油油的茶树,赵荣贵感慨,这5000亩茶叶就是村里的致富“金叶”,就是村里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

  流转土地种茶前,村民担心收益没保障。为此,村里成立了贵阳温水乡情茶叶农户专业合作社,与百花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注册成立的贵阳市百花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让村民参与进来共建共享,同时还可在基地务工拿工资,大家吃了增收“定心丸”。

  “项目产生收益前,公司采取土地兜底政策,每亩地每年有600元的保底收入。产生收益后,项目净收益按比例分红,其中公司获得净收益的70%,村合作社获得净收益的30%,入股的农户获得村合作社净收益的60%。”贵阳市百花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瑶说。

  数据显示,2017年12月至今年1月,茶叶基地项目共带动温水、杨庄、哪嘎三个村641人务工,发放工资191.1万元。在基地带动下,截至2018年,温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598人全部脱贫。

  干劲十足,成绩喜人。自我市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八要素”,用好“五步工作法”,不断取得佳绩。今年“春季攻势”再传捷报:截至4月底,全市已完成低效玉米调减23.67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近八成;完成以果、药、茶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6.86万亩,带动农户5412户,其中贫困户677户1649人。

  “下一步,贵阳将继续围绕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和奶瓶子‘五子登科’,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好我们已经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作者 刘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