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桐梓:三年磨一“路” 破解乡村发展之“困”

2019-06-25 15:47:06|来源:人民网|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市州)贵州桐梓:三年磨一“路” 破解乡村发展之“困”

官仓镇四通八达的“产业路” 李宇 摄

  从没有路,到石子路,再到硬化路,55岁的赵光华目睹了家乡的变化:行走不再是晴天满脸灰,下雨满身泥,进城也不再“路囧”。

  赵光华是贵州桐梓县官仓镇红旗村的村民,十二五期间,红旗村的路还是一条堆满尘土和石子的窄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泞泥难行。修一条干净的硬化路,是大家共同的心愿。2016年,桐梓县同时启动了涉及23个乡镇的“桐梓县农村公路项目”,由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路桥分公司(下称中建四局三公司路桥分公司)作为施工单位,向制约乡村发展的交通设施发起“冲锋”。

  官仓镇红旗村便在此次项目建设当中,2017年,红旗村门口石子路改建完成,变成了硬化路。“有一条干净的硬化路通到家门口,这就是幸福。”赵光华说。3年多来,桐梓县农村公路建设已进入最后阶段,通往各个乡镇的通村路、通组路基本建成,让群众出行不再困难,产业发展也有了新活力。

  修一条放心路 确保乡村公路高质量建成

  354条乡村道路,1571公里。这是3年来桐梓县23个乡镇的通村路、通组路建设完成情况。

  “时间紧、任务重,但在抢进度的同时,标准和质量一直摆在第一位。”中建四局三公司路桥分公司副总经理敖明说,在涉及的23个乡镇中,其中部分区域处于偏远山区,受地理位置影响,多数地方没有沙石料场,没有运输便道。为此,桐梓县农村公路项目部每到一个片区,便组织寻找合适的沙石料场。3年来,项目部共开采合格料场70余家,为修路提供沙石保障。

  除了沙石保障外,施工中,所有公路均按照最低4.5米宽的硬化路面建设,在满足客运条件的同时,也能让货车进村入户。同时,为了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中建四局三公司路桥分公司将原定的路面铺设厚度由18厘米、上调到20厘米,并为每一条建成公路提供5年的养护,消除农村公路“质量差,补丁多”的不良印象。

  作为项目负责人,敖明深知农村公路修建的难题。桐梓县农村公路项目涉及路基工程、防护工程、涵洞工程、路面工程、安保工程,无桥梁工程及大型箱涵等多种工程,加上地理环境影响,施工难度只高不低。“为了保障每一条道路严格按照标准施工,3年来,项目部的每个人,都常常吃在路上、住在路上。工人不懂技术,我们就要让懂技术的人紧盯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条道路的施工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敖明说。

  路早一分打通,就早一分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这是每一个修路人共同的目标。敖明表示,“目前,桐梓县农村公路项目已经接近尾声,未来几天,将竭尽全力完成剩余部分道路的打通,让每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交通带来的红利。”

  修一条民生路 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现在路都通到家门口,出行走路鞋都不沾泥土了。”说起面前的公路,桐梓县马鬃乡坪庄村村民杨中华脸上洋溢着笑容。

  马鬃乡山坡沟谷纵横,地形复杂,由于山高坡陡、河谷切割深,自然环境恶劣,长期以来是交通建设的“死角”。2016年以前,全乡还有不少村通村路未硬化,47个村民组中有三分之一无通组路。内联不通,外联不畅,群众出行困难。

  得益于桐梓县农村公路项目的建设,2016年以来,马鬃乡一共建设通村路、通组路46.6公里。马鬃乡党委书记梁刚表示,“将路修到群众家门口,解决了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马鬃乡的改变仅是一个缩影。从桐梓新站镇出发到相邻的小水乡同盟村,需要顺着盘山公路翻过几座山梁,车程大约1个小时。在同盟村村委会门口,是一条6米多宽的硬化路,干净整洁,一直延伸到各个村民组。谁曾想,2016年以前,同盟村连一条像样的硬化路都没有,村民想要运输点什么东西,大多依靠人背马驼。

  2016年,中建四局三公司路桥分公司的施工队来到同盟村。一年时间,同盟村的道路修到了家家户户,“行路难”不再制约着该村的发展。同盟村党支部书记成克维手指着面前公路说:“以前为购买油盐酱醋及生活必需品,村民到乡里赶集要走上20多公里的山路,村民想卖点土货,往往天不亮就得出发;如今的同盟村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有了小汽车,开着车就能回到家门口,还有货郎拉着货物进村来。”

  据桐梓县交通局副局长张梁介绍,桐梓县农村公路项目启动建设3年来,23个乡镇的数百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组组通硬化路的建设目标,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如今的桐梓,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在梯田、新民居的映衬下,形成一道道独特的秀美风景。

  修一条致富路 破解乡村产业发展之“困”

  “以前没有路,想发展产业却没有路子,现在路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成克维说。3年来,桐梓县小水乡共完成43.8公里的农村公里建设,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络让小水乡找到发展的契机。2017年,该乡引进企业,在合理与同盟两个村流转1300亩土地建设花菜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方竹、茄子等产业,每到收获时节,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货车都会从小水乡的道路驶出,开往全国各地进行销售。

  要想富,先修路。伴随着交通“瓶颈”的突破,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桐梓县各个乡镇均加快布局产业发展,大片的果蔬种植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乡村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小雨过后,行走在桐梓县官仓镇的果园里,眼前除了挂满水果的果树,清新的空气,更吸引人的是果园里四通八达的道路。近年来,随着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官仓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截至目前,官仓镇规划了3万多亩的经果林种植基地、12000余亩的蔬菜种植基地等。

  “官仓镇直达外界的道路就有5条,镇内通村路、通组路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这也是我们敢发展、敢布局的原因之一。”官仓镇镇长陈发荣表示,为了将新鲜果蔬及时运出,全镇的产业基地都修建了便捷的运输道路。

  依托现有资源,全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畅游美丽乡村,体验水果采摘。“去年,我们全镇接待游客达300多万人次,这里面交通的贡献‘功不可没’”。陈发荣说。

  近年来,桐梓在脱贫攻坚中,不断加块农村公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一条条“毛细血管”通村达户,融入干线路网“大动脉”,让公路建设服务产业运输、服务旅游发展。今天,交通不再是压着群众的“重担子”,而是成为农村发展的“好路子”。 (作者 李宇 李安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