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市联巩村田老海脱贫路上的“华丽转身”
国际在线贵州消息:7月2日,一群“脱贫攻坚突击队员”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看着贵州凯里市旁海镇联巩村田老海娴熟地编织簸箕,一双巧手飞速地将缕缕竹丝条上下翻飞、穿插,很快,簸箕雏形初现,让原本平淡无奇的竹子变成了一个精美的工艺品。
田老海在编织簸箕 摄影 龙文芳
如今,提起旁海镇联巩村的田老海,人人喜笑颜开,个个心悦诚服,另眼相看,纷纷点赞。然而,回想起往昔的田老海,大家直摇头。而如今的田老海已经“华丽转身”,日子美满、生活安逸,他自己也不好意思旧事重提,只是乐呵呵地编织簸箕,自得其乐。联巩村村主任杨昌显说:“田老海今非昔比,判若两人。以前人也不太勤快,房子很破、很旧、很烂。在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修了新房,做起手工,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在精准扶贫中,当地党委和政府大力推进“志智双扶”,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活力。“田老海不缺力气,缺的是观念、信心和勇气。‘志智双扶’,是田老海扶贫课堂上必须要上的教育课题。”帮扶干部瞄准田老海的贫困原因,多次为他排忧解难,帮助他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坚定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下,田老海住在新房里,眼看着沙发、电视、冰箱等应有尽有,原来的“等靠要”思想渐渐发生了转变。思来想去,自己的手艺不能荒废,再看到自家种植的竹子,竹子有韧性,防腐性又强,最适合编东西,编成簸箕,再卖出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2018年,田老海砍了些竹子并储存下来,剖成篾条后开始慢慢编簸箕。就这样,田老海开始了他的幸福“编织梦”。据了解,田老海每天大约可以编织2个簸箕,每个簸箕可以卖到15—20元钱。“目前,有大老板订单收购,不愁销路。”田老海喜滋滋地说。
“他现在主要收入来源是编织簸箕和农闲时在镇内打零工,其中,出售簸箕每月平均收入约600元钱,一年收入7200元钱。”联巩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林给田老海算了一笔脱贫账。2018年,田老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终于撕掉了“贫困户”标签,成为了村里人人赞扬的“能人”。
如今,田老海胸有成“竹”,竹编手艺也越来越娴熟,一根根坚硬的竹子在他的手里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个精美而又实用的生活用具。(文 龙文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