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护提品质 产业壮大富乡亲

2019-07-26 10:42:43|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 

  “我们种植猕猴桃,已有31年历史。”7月25日,修文谷堡镇镇长陈万兵告诉记者,谷堡镇早在1988年就开始种植猕猴桃,当年种植面积近2000亩,由此也拉开了修文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序幕。 

  当天,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贵州省委网信办承办的“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媒体记者走进谷堡镇,探访修文猕猴桃的发展之路。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谷堡镇已是修文猕猴桃的核心产区,也成为国家出口猕猴桃示范基地。该乡种植猕猴桃6.4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36%,共有16家猕猴桃公司、42家猕猴桃合作社、58家猕猴桃微型企业,还有35户种植面积超过百亩的种植大户。

  曾在浙江务工18年的种植大户黄良华告诉记者:“其实,外面的生活不容易。”2009年,黄良华带着多年的积蓄,回到家乡,发展猕猴桃。“政府补贴苗木、架材,指导种植、管护,还引进公司统一销售。”在修文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背景下,黄良华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亩,去年销售收入60多万元。如今,他不仅盖了新房、买了轿车,还在县城购置了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在谷堡镇猕猴桃基地上,随处可见高高的白色架子——这些检测设备让猕猴桃种植变得“智慧”起来。通过对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强度等数据的采集,修文县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能够对猕猴桃的生长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

  对于大数据给猕猴桃种植带来的好处,种植大户黄林深有体会。因为,他曾经吃过管护不规范、不合理的苦头,“6吨果子味道异常,商家退货,一分钱也没收回”。如今,有了大数据的“守护”,猕猴桃的管护更加科学,品质也相应得到了保障。这里出产的果子供应给修文县的7不够、米小猴等品牌,出口到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大数据造就“智慧”农业,带动老百姓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谷堡镇大力发展“大数据+猕猴桃”产业,涉及4128余户农户,其中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57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者 程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