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扶贫,向“黔”看!

2019-08-05 13:23:19|来源:多彩贵州网|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贵州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贵州中药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贵州中药材产业扶贫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1992年贵州施秉县引种栽培太子参,经过20多年的引种栽培,已经成为全国太子参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已扩张到周边的黄平和镇远等县,经过数年发展,这里能占到全国太子参60%的销售市场份额。施秉县的太子参色黄、明亮,形状饱满,标志性成分太子参环肽B含量高于福建等产区,全国各药材市场的太子参大多命名为贵州太子参或施秉太子参。

(要闻、客户端贵州带图列表、移动版)中药材产业扶贫,向“黔”看!

施秉县牛大场太子参 摄影 张文莉

  兴仁市是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唯一的“中国薏仁米之乡”,主要以兴仁小粒白壳薏仁米为主,薏仁米粒均匀饱满、色白润亮,指标成分甘油三油酸酯高过药典规定1倍以上,更是药食两用佳品。2019年薏仁米种植面积达65万亩,主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香港、台湾地区,出口到韩国、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年销售薏仁米约40余万吨,占全球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0%以上,兴仁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产品集散中心。

  贵州大方县是历史上的野生半夏产区,也是我国半夏的重要产区之一,大方圆珠半夏种植面积近16500亩,产量4800吨,产值高达两亿元,大方县已经建立半夏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半夏产业良种繁育基地与技术中心,开始了半夏产业的初加工、深加工厂及有关设施的建设。近年来,该县依托大方圆珠半夏特色中药材资源优势,建立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基地,品质优良,每年免检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去年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带动16.42万户贫困户、52.61万贫困人口增收。目前大方天麻、剑河钩藤、兴仁薏仁米、赫章半夏、施秉太子参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基本形成。

(要闻、客户端贵州带图列表、移动版)中药材产业扶贫,向“黔”看!

正在田间盛发的白及花,还可作为花茶饮品 摄影 潘卫东

  中药材“种”出脱贫路

  遵义市正安县现已70岁高龄的李新州,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帮扶工作队与他结成“亲戚”,从此他有了“靠山”,通过种植天麻,在2018年李新州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天麻种植周期短,一年即可见效,技术支持力度大,贫困户脱贫效果十分明显。

  47岁的韩永运,兴仁市硐坪村木致组人,2016年前在外务工,后听闻家乡政策好,回乡发展种养殖,现种植薏仁米50亩,养猪40头,还带动该组40余农户中的30余户种植薏仁米,在2018年实现脱贫,还顺利的把自己的三个儿女全部送进了贵州师范大学的校门。

  在贵州,像李新州、韩永运这样通过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越来越多。各地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的发展路径,中药材种植再掀高潮。

(要闻、客户端贵州带图列表、移动版)中药材产业扶贫,向“黔”看!

  脱贫路上的“幸福笑” 摄影 张文莉

  创新利益联接机制,助推中药材产业脱贫攻坚

  贵州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构建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群众的利益联接机制,帮助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土地租金、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打破各方短板,各司其职,进行有效合作。

  一直以来,贵州省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精准扶贫思路,精准细致定制扶贫措施,到2019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将带动30.7万贫困人口增收。不仅如此,走进扶贫点的企业,还结合自身资源多方面发展,结合中药材产业进行大数据+大健康体系的搭建,辅助一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把第一、二、三产业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布局,可从田间地头延伸到医院药房及药店等领域,上至药材种植、药材交易,下至生产开发、终端销售,贯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业务渗透至中药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借助企业的力量,农户在有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下可以安心生产,有效带动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绿”。全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覆盖面不断扩大,产业脱贫带动力不断增强,让每个贫困户都有发力点,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抓工作落实,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作者 张文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