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特色产业谱写脱贫新篇
八月,夏风吹拂开了一幅凯里产业新画卷。
画卷里,青山绿水之中,蔬翠菌香、鸡鸣猪欢、鱼翔浅底,勃勃生机喷涌而出。
蔬菜、食用菌、林下鸡、生猪、生态渔业“五大产业”谱新篇,共同描绘出凯里产业脱贫新画卷。
蔬菜地里好光景
位于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甘坝村的蔬菜基地里,一早就忙活开了,产业工人们手脚利索地采摘着新鲜的蔬菜,并一把一把将其仔细地在红色筐中码好。
这个占地110余亩,建有57个大棚的蔬菜基地,让附近二三十名村民当上了产业工人,其中不乏年岁已大的老人,已70多岁的甘坝村村民吴仕香便是其中一人。
“我年纪是大了,但手脚还行,想着也不能在家闲着,正好家门口有这样一份自己干得了的工,就欢欢喜喜地来了。”在基地里已干了一段时间的吴仕香如今精神头愈发足,“一天80块,一年能有2万多收入,不怕笑话,不是动不得了,肯定是要干下去的。”话音一落,大家笑成了一片,手中的活却没停下,毕竟每天她们要采摘的量不小。
一边盯着工人们的“进度”,蔬菜基地销售经理姜海一边刷着手机,抬头,对记者灿烂一笑,“我们和批发商、收购商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天我这里将采摘的蔬菜品种和数量发出去,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单。”
文平购买中白菜200斤、姜30斤、尖包菜2袋、麻叶100斤;兰星星购买青菜40斤、苦瓜1件、牛心菜50斤、青椒20斤;姜代海购买茄子100斤、牛心菜100斤、佛手瓜尖20斤......。没一会儿,姜海手机上的订单就纷纷而至。
“基本上现在我们一天的蔬菜销售量在3500斤左右。”姜海说,基地离凯里市区近,蔬菜又是按标准化种植的,凭借着新鲜、好品质在市场上走俏,主要供应凯里的农超、餐馆、集市,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边姜海每天把工作重心放在销售上,另一边,基地负责人刘福成已在谋划下一步的动作。
“正在跟村两委商谈,既扩大基地种植规模,又发动村民自主种植,我们提供菜苗和技术,也保障回收,大家一起把蔬菜产业做起来,脱贫致富。”刘福成说,他看着眼下的形势,感觉到大干一场的时机到了。
刘福成眼中的“形势”,不仅仅着眼于蔬菜基地的产销两旺,更着眼于眼下凯里市产业发展形势。
“五大产业”谱新篇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村产业革命、2019年春风行动、脱贫攻坚夏秋决战等战略行动,凯里市立足本地实际,重点培育蔬菜、食用菌、林下鸡、生猪、生态渔业“五大产业”,并组建了五大产业专班,凝心聚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掀起产业发展新高潮。
该市制定并下发了《中共凯里市委办公室凯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凯里市五大农业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五大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运行模式、组织、技术、资金保障措施等,为五大产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为推进五大产业加速崛起,凯里市同时制定了《关于产业扶贫大战140天实施方案》,先后投入资金7124万元,增派“五大产业”技术员下村指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通过140天干群齐心苦干实干,挥写五大产业脱贫致富新画卷。
新画卷已徐徐展开。
生猪产业方面。新增温氏家庭农场1户,家庭农场投苗的农户达54户,饲养规模达4.2万头。新增在建家庭农场5户,在建农户累计达25户。新增在建养殖小区1个,累计在建2户,累计建成投产养殖小区5个。计划到今年10月底新增生猪出栏6.3万头,实现产值1.58亿元。
蔬菜产业方面。已引进雷山万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开阳盛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到凯里市碧波、舟溪等地建设蔬菜基地。目前,碧波供港蔬菜基地的第一批蔬菜已顺利运抵粤港澳大湾区,其它蔬菜基地已基本实现“农超对接”。
食用菌产业方面。主要生产香菇、平菇的湾水镇江口村食用菌基地、主要生产红托竹荪的湾水镇王司公村食用菌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
林下鸡产业方面。动工建设凯棠镇十里福坡党建农业产业扶贫园林下鸡基地,计划建设鸡棚100个,年养殖林下鸡60000羽,7月19日已完成第一个鸡棚建设。与此同时,一些林下鸡养殖大户也瞅准形势积极扩大了养殖规模,如龙场镇乐榜村林下鸡养殖户龙大文今年6月1日一口气引进了“香炉山鸡”4500羽进行林下养殖。
生态渔业方面。已编制完成开怀街道2019年养朵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碧波镇大堡村冷水养鱼基地生产道路扩建工程项目、湾水镇渔业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实施正在加快推进中。
随着五大产业逐渐呈欣欣向荣之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凯里乡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全市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已达401户,全市166个行政村,已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公司170个。同时,全市共组建19个镇(街道)工贸公司(其中三棵树组建2个镇级工贸公司),实现镇(街道)级工贸公司全覆盖。
农业产业的燎原之火也点燃了凯里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初步核算,预计上半年凯里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3%,比目标增速高0.3个百分点,与2018年上半年相比有大幅提升。(作者 陈丹 李卓檬 粟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