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从4638万元到849亿元 7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31倍

2019-09-05 14:17:37|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70年来,安顺坚定不移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4638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849亿元,总量增长1831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经济发展更是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12.5%、25.3%、11.8%,实现历史性赶超跨越。

  9月5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消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作为“黔中腹地”的安顺市,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扎实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傲人成就。

  与贫困作斗争,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四场硬仗”,以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2684公里,解决9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家家户户通电、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彻底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2万余人,并不断完善搬迁后续“五个体系”建设,使搬迁群众“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聚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圆了困难群众“安居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经过多方努力,安顺全市贫困人口从1986年的105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9.24万人,4个县(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73%,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抓牢经济建设,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31倍

  70年来,安顺坚定不移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4638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849亿元,总量增长1831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经济发展更是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12.5%、25.3%、11.8%,实现历史性赶超跨越。

  同时,安顺农业基本实现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并逐步朝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前列;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井喷”,2018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安顺逐渐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夯实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成绩亮眼

  “开门见山,山后有山”是安顺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安顺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安顺开启了喀斯特地区披荆斩棘的基础设施建设之路。

  1991年,贵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黄公路的贯通开启了安顺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2013年,安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株六铁路、长昆快速铁路横贯全境,安顺先后进入高速、高铁时代。值得一提的是,截止目前,安顺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9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412公里、铁路里程360公里,黄果树机场通航城市达11个,建制村100%通客运。交通日新月异,天堑变通途。

  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目前,全市供水能力达到8.5亿立方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破解;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光缆线路总长达9.5万公里,100%行政村通宽带;大幅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天然气供应量达5100万立方米,电网改造升级快速推进。

  建设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近年来,安顺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目标。特别是2014年被列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安顺以“新型城镇化+”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安顺与贵阳、贵安新区同城化进程,平坝、普定、镇宁与中心城区同城化步伐加快,旧州镇、黄果树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探索出“一分三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安顺模式。

  同时,不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截止目前,安顺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1.5%和52%。加快构建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2011年的32平方公里增加到近100平方公里。

  另外,安顺还不断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浪塘、小河湾、高荡等一大批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城市与乡村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守好青山绿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持续加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不断加大。

  完成营造林39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2平方公里,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67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建成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虹山湖湿地公园等一批湿地公园和一大批城市山体公园,长期保持全国300多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10的席位,并多次荣登榜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厚植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改革开放创新,安顺逐步成为各方投资兴业的热土

  安顺素有开放包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城市人文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出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塘约经验”,发放贵州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

  另外,安顺高新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贵州“1+8”重点开放平台之一。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开发区数量多达5个,安顺逐步成为海内外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热土。

  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近年来,安顺市始终坚持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水平逐年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74元,是1949年的34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1元,是1978年的81倍。

  提前两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1%。另外,建成三甲医院3家,市、县、乡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7张。

  同时,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建设“精神高地”。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奥体中心等一批城市文化体育设施建成使用,格凸河攀岩、坝陵河跳伞、虹湖音乐季等文化体育活动初具影响,全民阅读、全民健身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风雨兼程七十年,后发赶超铸辉煌。安顺市将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发挥比较优势,锐意进取,奋力续写新时代富美安顺改革发展新篇章。(记者 王秀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