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采访团访问贵州:愿做中非友谊的使者

2019-09-06 17:10:45|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您是非洲人吗?”湄潭的小女孩好奇地问。

  当《加蓬团结报》记者伊诺桑·姆巴杜马谈起他在湄潭被小女孩邀请回家吃饭的经历时,仍激动不已。

  8月27日至9月2日,非洲8个法语国家的21名记者编辑组成采访团,对贵州进行为期7天的考察访问。他们分别走访湄潭、贵阳、安顺三地,探索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大数据、媒体融合等方面的“贵州故事”。

  一路叙友情、谈感想、谋共赢。团员们纷纷表示,愿做中非友谊的使者,用手中的笔把在贵州期间的所见所闻传递回国。

  此行是“2019年非洲国家重点媒体知名评论员或专栏作家研修班”交流学习的一部分。活动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主办,中宣部指导,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贵州省委宣传部承办。

  友谊之旅暖人心

  两年之内来过中国12次,伊诺桑·姆巴杜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考察期间,他在湄潭夜跑时,结识了一名小女孩。小女孩热情地邀请他去家里吃饭。与小女孩一家共叙情谊的画面,定格在他的手机里。他说,湄潭一家人的热情好客,不仅温暖着他,更是中非家庭友谊的体现。

  布基纳法索《每日新闻》报记者康斯坦丁·孔婓深情地说,第一次来贵州就被这里的美景吸引,满眼是青山,处处是绿水。贵州人非常好客,感觉与贵州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尽管我们不熟悉中文,你们也不熟悉法文,但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贵州人民的情意。有机会还想去贵州更多地方,感受变化与发展。”吉布提广播电视台记者阿朋·哈桑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兰馨茶庄,采访团与当地茶农一起采茶、制茶、品茶,茶农们纷纷拿出自家最好的“遵义红”,一边介绍茶经,一边合影留念。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次非洲采访团访黔,正是中非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湄潭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瞿欣含说。

  交流之旅凝共识

  8月31日,细雨蒙蒙,多彩贵州网11楼的会议室内,掌声一次次响起。

  非洲采访团与省发改委、省外事办、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贵州多家媒体等部门和单位展开交流互动。

  “我非常关心贵州的扶贫情况,请问贵州如何界定易地扶贫搬迁人群呢?”第一个提问的刚果(布)DRTV电视台国际频道主任塞弗林·古朗戈索说,他们国家二分之一的人口都处于贫困状态,很多地方缺水缺电,所以特别希望学习贵州在脱贫攻坚方面的经验。

  交流不断,共识不断。来自科特迪瓦《博爱晨报》的记者阿拉卡尼·阿拉表示:“此行对湄潭茶叶印象最深。贵州的茶是最干净的茶,我们国家也喜欢喝茶,希望把贵州茶产业发展经验分享回国。”

  “贵州媒体的信息化程度很高,运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而我们国家的媒体起步较晚,发展还很落后,希望向贵州媒体寻找借鉴之策。”几内亚总统事务部记者阿拉萨尼·迪亚比感慨地说。

  多彩贵州网副总编辑胡涛表示,希望与非洲各国在新闻领域加强交流,助力贵州在非洲乃至全球传播得更好。

  合作之旅结硕果

  在贵州考察期间,《加蓬团结报》整版刊发了伊诺桑·姆巴杜马在湄潭发回的报道《探索贵州生态茶之路》。

  布基纳法索记者在《帕尔加观察家报》发表了一篇他采写的《世纪之路——关于贵州的故事》,介绍他在贵州的所见所闻。

  “非洲媒体要学习贵州媒体在新闻报道领域的经验。”刚果(金)“数字刚果”电视台记者大维·穆朗巴说,虽然在家乡很少喝茶,但是非常愿意把贵州的茶文化推介回国。

  马里DACOU网记者阿布巴卡尔·贝尔特表示,希望加强与贵州的务实合作,特别是在扶贫方面的合作。

  据了解,贵州与非洲国家及媒体交往合作密切。今年初,不仅与摩洛哥、突尼斯、埃及等国互访,签署友好合作协议,还与摩洛哥签订2100万美元的贵州绿茶出口订单,这是贵州近年来茶叶出口最大订单。5月,33个非洲国家驻华青年外交官访问贵州。8月,多哥媒体团访问贵州。

  中国外文局负责人林凡林表示,媒体是增进中非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随着非洲媒体人来华培训机会增多,将进一步深化中非新闻价值观的认同,促进中非新闻合作与共同发展。(记者 谢巍娥 刘苏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