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发布2019年冬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

2020-01-10 14:36:3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国际在线贵州消息(李静):智联招聘通过监测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在线招聘数据发现,2019年冬季求职期全国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为34.5,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34.5人竞争一个岗位,竞争指数环比下降4.5,同比提高2.5,维持了四季度全年低点、同比更加激烈的趋势。2019年冬季总体职位发布数同比下降11.3%,简历投递数同比提高1.9%,也就是说,企业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收缩,而求职行为却更加活跃,求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从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指数来看,规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业竞争指数最高,为44.6,规模在500-999人的中型企业竞争指数位列第二,为39.3,规模在100-599人的小型企业的竞争指数为36.1,超过了规模在10000人以上的超大型企业。各规模企业的竞争指数均环比下降,除万人以上的超大型企业外,其他规模企业竞争指数均同比提高。规模在万人以上的超大型企业的职位供给在所有规模企业中唯一同比有所增加,但是投递简历数同比增幅较小,导致竞争指数同比下降。20人以下规模企业的竞争指数同比仅提高0.23,是所有规模企业中收到简历数唯一同比下降的,人才吸引力仍待提高。

智联招聘发布2019年冬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

规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业竞争指数最高  供图  智联招聘

  从不同城市的竞争指数来看,在智联招聘监测的全国38个主要城市中,2019年冬季求职期,北京的竞争指数仍然排在第一位,为106.8,且同比增长17.4。整体来看,全部37个城市中(珠海无同比数据),多数城市的竞争指数同比提高,沈阳、哈尔滨、大连、青岛、石家庄、苏州、烟台、厦门等8个城市竞争指数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其收到的简历数同比降幅较大,沈阳、大连、青岛、厦门的投递简历数分别同比下降13.5%、23.4%、12.5%、16.3%。一线及准一线城市招聘需求收缩明显,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招聘职位数分别同比下降20.9%、22.1%、7.7%、22.5%、15.0%,其中北京收到的简历数同比增长了8.8%,因此竞争指数同比提高较多,而杭州收到的简历数同比下降18.1%,供需两侧均较去年同期明显降温,竞争指数在38个城市中排名第19。此外,本季度贵阳收到的简历数同比增长21.2%,带来竞争指数也同比提高5.6。

智联招聘发布2019年冬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

北京的竞争指数仍然排在第一位  供图  智联招聘

  从不同行业的竞争指数来看,2019年冬季计算机软件行业继续排名第一,为57.9,绝对值同比上升14.2,IT服务行业以55.2的竞争指数排名第二,同比上升13.5,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指数为53.1,同比上升9.6,而网络游戏行业排名降到第五,竞争指数为49.6,同比上升8.9。竞争指数排名前五的行业中,4个席位被互联网相关行业占据,仅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争得第四名,竞争指数为50.0,同比提高4.2。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IT质量管理、测试、配置管理竞争指数排名第一,为142.5,且同比上升幅度也位居首位;财务、审计、税务的竞争指数为99.4,同比提高22.7,上升至第二位;交通运输服务继续保持第三名,竞争指数为95.5。总体来看,排名靠前的职业竞争指数同比增长较多,而排名靠后的职业指数普遍同比下降,这进一步拉大了职业间的竞争热度差距,导致热门的职业更热门,冷门职业更冷门。具体来看,IT质量管理、测试、配置管理、财务、审计、税务、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的竞争指数提高值较大,主要源于其收到的简历数同比增幅较大,分别同比提高38.6%、11.5%、36.4%。

  从不同规模的企业平均薪酬水平来看,中小型企业的薪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其缺乏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原因,500人以上的大型、超大型企业的薪资水平整体更高。但从涨幅来看,万人以上超大型企业的薪资涨幅为负数,尾大不掉,超大型企业的用人成本也较高。

  从数据结果来看,2019年的第四季度,求职市场依然保持激烈的竞争态势,冬季竞争指数虽然季节性回落,但较去年同期提高。招聘需求的收缩和求职行为的活跃导致今年的求职竞争格外激烈。整体平均薪酬水平虽然环比、同比继续上升,但环比上涨幅度越来越小。在这样较为严峻的求职环境中,求职者更应该审时度势,认清就业市场中的高点、洼地及机会所在,并专注技能提升和自身竞争力的增强,以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不变”应对就业市场的“万变”。对企业来说,能敏锐地洞察市场变化,正确实施战略部署,明朗发展前景,才能更好地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