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煤矿业主转型 产业革命兴旺

2020-03-10 16:49:48|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市州)六盘水:煤矿业主转型 产业革命兴旺

  春光不负,在六盘水市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村林相间,山头地块农人精心伺候着株株刺梨,荒芜石山披新绿,大山深处处处回荡着人勤春早的脚步声。

  贾西解贫,与十里八乡闻名的“煤老板”聂德友密不可分,2013年,这位日进斗金的煤老板,带着5000余万资金和乡愁回到家乡贾西村,成立合作社,发展刺梨。

  身为“煤老板”,聂德友曾靠小煤窑淘“黑金”。彼时,从小过着苦日子的他看来,故土的一草一木远不及挖出点煤炭来得实在。

  从国内干到国外,聂德友的煤炭之路走了几十年,起起伏伏,内心却始终静不下来。直到重新踏上家乡的土地,“拾起”满山随处可见的刺梨,他终于安定了下来——从“煤老板”变身“农老板”。

(市州)六盘水:煤矿业主转型 产业革命兴旺

  聂德友不是个例,在六盘水,煤矿业主转型从事农业的现象很多,“黑”转“绿”是常态,更是趋势。

  六盘水,因煤而兴。长期以来,资源型经济快速扩张,画出了一条漂亮的上升曲线,参与者一度赚得“盆满钵满”,“江南煤都”、“十里钢城”誉满四邻。

  伴随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性产能过剩、工强农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日益凸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身处煤炭市场寒冬,六盘水市煤炭企业清醒认识到:“越冬”,不是苦等苦熬,是另辟蹊径,跳出煤,发展农业成为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杠杆”。

(市州)六盘水:煤矿业主转型 产业革命兴旺

  从地下挖煤到地上种树,煤炭企业“擦亮”一度被煤烟遮蔽的双眸,眼界豁然开朗,“工业反哺农业”成为资源型企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路径。

  “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秉持这一理念,江南煤都演绎蝶变传奇,煤企也在莽莽群山迈开了“二次创业”的蹒跚步履,“新农人”成六盘水民营经济热门话题。

  今昔相看,一样靠山吃山,潜藏别样发展内涵——

(市州)六盘水:煤矿业主转型 产业革命兴旺

  夏虎翼,曾坐拥5家煤矿,2007年却变卖家产,以现代高效农业为突破口,谋产业整体转型,发展红心猕猴桃;

  夏满全,在煤炭“黄金十年”,将真金白银“砸”向特色农产品加工,发展有机苦荞,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曹城祥,因开设私营煤矿结缘六枝,怀揣资金发展种养殖,探路全链条,从基地到餐桌,企业主与农户双双增收;

  ……

  煤业转农业,老板带老乡。

(市州)六盘水:煤矿业主转型 产业革命兴旺

  从种养殖到深加工,不同路径分支,潜藏的逻辑却如出一辙——深耕农业,是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回归,亦是生态破坏的自我救赎,更是以退为进的产业突围。

  前人投石问路,后人快马加鞭。这些年,六盘水的一个个煤企业主相继带着资本、头脑、情怀,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为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带来了阵阵春风。

  如今,紧扣科技兴农、质量兴农主线,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工业思维运营,六盘水“凉都三宝”优质高效农业逐波而起,农业标准化水平连上台阶,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其势已成。

  更为欣喜的还不止眼前,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在促进农业资源开发与结构优化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农业经营形式,今日凉都,新型经营主体正同新型职业农民共舞。

(市州)六盘水:煤矿业主转型 产业革命兴旺

  【记者手记】

  在六盘水煤矿业主心中,曾经,挖下去是煤,拿上来是钱,但提心吊胆,夜不能寐;而今,瘦土“刨金”,虽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但农村产业革命的道路却越走越宽阔。

  推本溯源,个中缘由,既有对农业“接二连三”前景的看好,也有对各级惠农兴农制度供给的信心满怀,更有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潜力股”,更是“绩优股”的深度思考。

  时移世易,经济新常态,“小煤矿”时代谢幕在即,对于坚定“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发展路径的六盘水而言,如何在新征程上,科学引导煤企转型既是传棒交接,更是百米冲刺。

  “煤”转“农”是角色的变化,“黑”变“绿”则是发展的换道。六盘水一方面大力鼓励、引导和支持关停退出煤矿企业转型发展农业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储运、营销等相关产业;另一方面,抓紧梳理各项支持政策,拿出一批效益好的产业项目,为民营煤矿企业投资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和项目支撑。

  以“实心策”露锋起笔,一大批好政策正在酝酿,一连串服务供给正在优化,六盘水挥动如椽大笔,在凉都大地书写产业革命的壮丽篇章。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谌晗 陈江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