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厚植人才沃土 蓄积发展动能
来源:贵州日报  |  2022-05-06 08:59:47

  “贵州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好地方,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为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19年,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方中明选择从湖北来到贵州,埋头钻研“米袋子”。

  来到贵州后,方中明带领团队收集和评价贵州地方特色稻种质资源70余种,在产量性状上遗传改良贵州特色稻5种,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3项),与两家农业科技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为守护贵州粮食安全注入科技智慧。

  人才兴则贵州兴,人才强则贵州强。近年来,贵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扎实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奏响了人才发展与贵州各项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深化改革

  打造人才引育“强磁场”

  “我们现在的技术,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李小冬是第一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的人才,到贵州工作已有9年。

  作为一名生物技术博士,他在贵州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从事生态畜牧产业(牛羊)饲草料种植加工和牛羊健康养殖科研工作。“我到贵州入职后第二年,爱人也来到贵州,工作顺利得到安排。如今,我与同事的科研成果已转化成了系列产品。”

  何止一个李小冬!黔景茂兮,凤凰来栖。贵州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人才引育“强磁场”。

  不断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贵州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贵州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基本构建了全方位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四梁八柱”。

  职称关系广大专技人才的职级晋升、职业发展和作用发挥。2018年,《贵州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对职称评审进行改革,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外引内培双管齐下。2013年以来,贵州通过举办人博会,引才的“质”与“量”均呈攀升势头,已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5万余人。实施各类高层次人次计划若干,兑现奖励资金8700万元。贵州大力推进育才载体建设,目前已建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35家,依托基地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8.7万人次;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59家,大力培养各类博士后研究人员。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黔山贵水之间,一批批人才“落地生根”,一个个项目如火如荼,形成了强大的聚合效应,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优化服务

  让人才“安家”更“安心”

  住在人才公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住在这里和家一样,感觉非常舒心。”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陈懂,2019年从北京辞职来到贵阳工作,随即入住贵阳市青年人才公寓,过上了“不将就的租房生活”。

  青年人才公寓位于贵阳市云岩区中天甜蜜小镇,根据青年的不同需求打造了25平方米、55平方米、60平方米、150平方米等多种精致房型,每月租金660元至2050元不等。小区内便利店、餐厅、健身房、图书室、活动室、菜鸟驿站、篮球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公寓租金支持每月、每季度、半年、一年等多种支付方式,符合条件入住的青年还可领取租金补贴。

  用服务温暖人才,用环境打动人才。贵州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坚持硬平台与软环境并重,既为人才开创茁壮成长的天地,又为人才创造温暖如春的发展环境,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深入落实“优才卡”服务制度,通过“人才之家”线上线下平台和“96567”人才服务热线,全面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切实为人才提供多元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周到贴心服务。同时,为特殊人才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一人一策、特事特办。将每年4月第四周的星期五设为贵州“人才日”,常态化开展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贵州“人才日”系列活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风尚正在加快形成。

  “长期以来,贵州很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很支持科学技术人员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对科学技术人员也是做了很多工作。发这个优才卡,深深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人才的关心和爱护,使科研工作者集中精力搞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马克俭说。

  广聚英才

  多彩贵州让工作生活更多彩

  “贵州机会多,需要各行各业人才发力。作为贵州人,我要回来为家乡做一点贡献。”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罗珊珊,2017年从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贵州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工作。

  经过几年发展,罗珊珊和团队成员研制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活性包装膜,能有效延长竹荪、冬荪、杏鲍菇、羊肚菌、蜂糖李、草莓等果蔬食材的保鲜期,将极大地降低农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的腐损率,扩大贵州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助力黔货出山。

  乘风破浪的贵州,需要更多人才勇立潮头。放眼多彩贵州,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激情,澎湃着创造的活力,活跃着创业的身影。

  在科研院所,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田有亮,带领团队聚焦贵州大数据产业安全发展,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团队、贵阳经开区全面合作,共建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靶场,服务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并用区块链技术赋能贵州省烟、酒、茶等实体经济发展。

  在田间地头,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周英放弃获得美国“绿卡”机会,投身家乡发展。作为学校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她指导编撰《贵州中药材种植技术300问》和《册亨县中药材种植技术手册》等,推动贵州中药材种植技术体系加快构建,有效解决中药材产业链的共性技术难题和关键技术难题。

  “孔雀”西南飞、“贵定”正当时。今天的贵州,已经吹响了招才引智的“集结号”,正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广聚天下英才,在广阔天地中挥洒青春,大显身手。

  贵州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高质量人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潘荣表示,今后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以超常规举措推进人才“四大工程”,真金白银投入打造人才“强磁场”,真刀真枪破解人才政策“中梗阻”,真心实意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覃淋)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