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打造乡村振兴“智库” 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5-24 17:01:36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的青山果园,120余亩蜂糖李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即将迎来丰收季。“2021年因为没有防护技术,导致果园出现大量裂果,损失惨重。今年多亏有安顺学院农业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从种植到管理都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应该会有一个好收成。”果园负责人王荣刚说。

  2015年,王荣刚从镇宁县六马镇找到一批品质优良的蜂糖李种苗带回家乡紫云县发展,并于2021年进入盛果期。临近采摘前,一场大雨浇灭了他所有希望。由于被雨水长期浸泡,果园80%以上蜂糖李出现开裂现象,损失超过50万元。

  正当王荣刚发愁之际,当地农业局联系到来自安顺学院农学院的科技助农团队。在团队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王荣刚采取覆膜、套袋、调整肥料配比等方法,最大限度克服极端天气对果实的影响。同时,团队还为王荣刚提供了一整套物理预防病虫害的方法,有效实现果园生态与效益的兼顾。

安顺学院:打造乡村振兴“智库”  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2 .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安顺学院供图

科技助农团队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 供图 安顺学院

  作为贵州省较早设立农学学科和开设涉农专业的高校,2021年以来,安顺学院立足实际,以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落户该校为契机,利用科技与人才优势创新助农模式,贡献智力资源,助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与学校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

  科技助农 因地制宜谋产业

  从种李子到种红薯,镇宁县沙子乡湾田村的村民们正在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去看别人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没有技术和销路,根本看不见效益。现在安顺学院的专家不仅给我们规划了适合种什么,还给我们带来良种,对接了销路,产品种下去根本不用愁。”村民们说。

  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湾田村山高谷深,平地少,坡地多,自然环境相对薄弱。湾田村青壮年人员70%均整户外出务工,农村农耕产业全靠在家老人传统劳作,农产品收益甚微。村里虽然有农业合作社,但因产业定位不准,发展不成规模,基本属于亏损或无业务状态。

  作为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乡村产业方向负责人,安顺学院农学院院长张玉波在了解到湾田村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带着团队赴现场进行考察调研。

  “由于村里离县城较远,交通不是十分便利,过去村民们种植的李子或其他传统作物往往会出现滞销情况。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张玉波说。

安顺学院:打造乡村振兴“智库”  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4 安顺学院农业专家为群众提供培训。安顺学院供图

安顺学院农业专家为群众开展培训 供图 安顺学院

  改种个头硕大、产量高且淀粉含量极高的红薯,成为张玉波及团队为湾田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出的“秘方”。依托安顺学院农学院建立的红薯品种改良科研基地,学院不仅为村民提供由基地自主培育的优良薯种,还为村里的合作社对接具有稳定生产能力的红薯加工厂,并签订固定收购协议。

  如此一来,村民只管按照技术规范种植,合作社负责及时运输,加工厂不仅有稳定的产品供应基地,同时也解决产品销售的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强基扶智 增强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在镇宁县募疫镇,由贵州众鑫益民生态有限公司种植的80多亩滇黄精生长正盛。不过,当初公司在培育黄精种苗的时候,引进的可不是这个品种。

  “黄精是当下备受欢迎的中药材,市场前景很可观,所以当时我们只想着把黄精种出来,根本没有考虑品种的问题,幸亏安顺学院的专家及时给我们指出了问题所在。”想起2021年前公司在实验基地里培育的那一批“杂牌”黄精,公司负责人龙本洪至今依然心有余悸。

  因看好林下经济发展前景,2020年,在黔东南做药材生意的龙本洪来到募疫镇,流转400多亩土地,打算发展中药材产业,并将市场价值较高的黄精作为“主打产品”。然而,由于自身缺乏专业知识,于是在品种选择时出了错。

  基于自己常年从事贵州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及品质监测的工作,2021年初,作为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中草药专班负责人的沈昱翔来到基地考察。在基地里,沈昱翔一眼就看出正在培育的黄精属于非典籍药材,即便种出来,根本无法进入市场销售,如果不及时更换品种,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为此,沈昱翔不仅及时提出公司在品种选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建议及时止损,还通过对当地气候环境的调研,为基地推荐更适合当地种植的滇黄精进行推广。

  农户有根植乡村发展的志向,却缺乏相对专业的知识,导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和损失。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产业专班的专家团们,也从募疫镇之行中有了更深的思考。

  “只有将农业培训前移,真正下到基层一线,走进百姓心里,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出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农业现代化才有可能真正变成现实。”沈昱翔说。

  安顺学院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围绕乡村振兴强化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挂牌成立乡村振兴产学研基地,成立“四新”“四化”专班、服务农村产业革命专班等方式,面向基层开展“三农”专业知识培训班和实用技术培训。

安顺学院:打造乡村振兴“智库”  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6.安顺学院乡村振兴产学园区挂牌。安顺学院供图

安顺学院乡村振兴产学园区挂牌 供图 安顺学院

  截至目前,安顺学院在贵州省挂牌成立了30余个乡村振兴产学研基地,进行数百场农民高素质培训,覆盖农户和一线农技人员2万余人次,被贵州省农业农业厅遴选为“贵州省农民农训培育公益机构”,为贵州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校企联动  打造“智库”赋能乡村振兴

  “通过与安顺学院专家的合作,不仅让我们刺梨基地在种植上持续优化,在产品深加工方面也收获了可喜的成果,极大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说起与安顺学院的合作,贵州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福泉如此评价。

  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4年多来,双方开展了金刺梨主要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储藏保鲜技术、果汁褐变因素、金刺梨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系列研究,均取得不错成果。

  近年来,安顺市提出将金刺梨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目前安顺金刺梨种植面积达30万亩,覆盖全市55个乡镇345个村,涉及种植合作社70个、大户523户、散户近2.75万户,带动受益人数9.52万人。

  闫福泉介绍,早在安顺大力发展金刺梨产业之初,由于受到资金、科研、技术等因素影响,使得金刺梨产业更多停滞于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产品较为单一,科技含量低,其原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未能得到深入开发利用。

  2018年,天赐贵宝公司与安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贵州金刺梨研究与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围绕金刺梨品种更新、病虫害防治、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开展系列研究,着力解决金刺梨原汁贮藏过程中分层沉淀等现象,推进产品质量提升。

  为了突破目前安顺市金刺梨原汁加工产品单一问题,安顺学院金刺梨专班除了积极参与到企业新型刺梨汁饮料的开发中,还在安顺学院现有研究平台基础上,以金刺梨果渣废弃物为原料,研发出饼干、蛋糕、刺梨酥等金刺梨果渣纤维焙烤系列休闲食品,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

安顺学院:打造乡村振兴“智库”  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5  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在安顺经开区牛蹄关村成立了校农融合实践基地。孙远桃 摄

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在安顺经开区牛蹄关村成立校农融合实践基地 摄影 孙远桃

  “只有企业做好了产品深加工,有了好的销量,才可能反过来真正助推当地种植户的发展,带动大家过上好日子。”安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杨莉莉表示。接下来,安顺学院将继续发挥传统特色优势,持续强化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建设,培育和持续增强学校赋能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产出优秀成果,提升服务能力,为奋力描绘贵州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作出更大贡献。(文 陶陶 陈洁泉)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