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用一个个特色产业,带领群众“破译”农田中的“财富密码”,谱写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猴场镇聚焦镇区闲置土地资产,采取高标准施策分步盘活、高起点布局锚定产业、高效率对接落地指标、高质量服务优化保障“四步走”的方式,盘活樱花山、桃花山闲置土地,建成2000余亩烤烟示范基地;流转闲置土地600余亩,建成三佰佬大葱基地;恢复耕地600余亩,建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盘活原木耳基地土地,种植300余亩玉米等,让“静”资产再生“金”,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为产业发展挖掘储备更多空间载体,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揭榜挂帅”技术服务现场 供图 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在青池村1000亩稻油轮作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进行插秧作业,人工机械齐上阵,犁田机来回穿梭,村民们卷起裤腿分秧插秧,农机人员同步开展“揭榜挂帅”粮油作物水稻小面积超高产示范,一派热火朝天的耕种景象。
猴场镇依托瓮安县2024年大面积单产提升“百千万”工程项目,打造超高产水稻千亩田1个,超高产玉米千亩田1个,百亩方2个,将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盘活土地建成的烤烟种植示范基地 供图 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种粮,把饭碗端牢;挣钱,把日子过好;这就是我的心愿。”这是猴场镇青池贡米种植大户黄涛的心声。在青池,像黄涛一样的大户不在少数,他们秉承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将青池得天独厚的土壤、水源优势发挥出最大价值,致力于擦亮青池贡米品牌。全村种植水稻3000余亩,村民依托贡米这一金字招牌,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我种红薯7年了,今年又种植商薯300亩,亩产在8000斤左右,预计今年收益保守可达35万元。”种植大户汪登权介绍,相较于传统红薯,商薯产量和淀粉含量更高,营养价值更丰富,经济效益也更可观,销路不愁,没有后顾之忧。
周边群众在马场坪村太子参种植基地务工 摄影 肖伟
作为猴场商薯种植“第一人”,在汪登权的探索与带领下,猴场镇规模化订单种植1500亩左右,带来增收致富新“薯”光。
马场坪村从2007年开始发展太子参产业,通过10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发展越来越好,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也越过越好。尝到甜头的王友发、朱俊平等种植大户也不断推动太子参产业发展。
如今,马场坪村太子参年均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寨种植太子参2000亩,每年解决用工10万人次,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猴场辖区中老年劳动群体就业问题。(文 冉婷婷 缪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