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技力量讲述长征故事,让历史变得更加可观可感。”4月9日,遵义会议陈列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看到四渡赤水等数字化体验场景,陕西游客栗珉感慨地说。
为提升遵义会议陈列馆展示水平,2024年以来,遵义会议纪念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对基本陈列展进行数字化升级,极大提升了纪念馆的展览吸引力、互动性和体验性。
游客在遵义会议会址景区参观。卢忠南 摄
走进陈列馆,90年前红军长征的一幕幕场景在眼前再现——
序厅内,3D投影技术让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等静态主题浮雕“活”起来。
突破乌江展区将“投影+声光电+三维动画”相结合,营造出枪林弹雨的战争环境,水流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
在四渡赤水展区,静态渡口在水纹特效装置加持下尤为逼真,三维动画将场景进行还原展示,动静结合中“真实”可见。
…………
“数字投影串联起路线,让长征脉络更加清晰。”走进二楼展厅,看着重要战役节点随灯光流转依次点亮,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轨迹被清晰勾勒,观众张莉表示,沙盘和数字投影的组合展示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红军长征在贵州的重大战役、战斗都亮起来动起来了”。
近年来,遵义会议纪念馆通过实施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运用精细化数据采集技术,对馆藏文物开展原始数字化信息采集,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加工形成文物三维模型及其他可视化数字资源。
在革命文物资源数据采集及模型制作的基础上,通过AR(增强现实)、互动大屏、多点触控技术,将160件文物化身为可触摸的历史现场。观众可通过移动设备,对展台附近的二维码、图片或文物本体进行拍摄识别“唤醒”文物,也可利用触摸屏互动展示系统,点击、触摸、划动文物模型,360度观看文物细节和故事。此外,该馆特别开发的拼图和答题游戏,将长征、遵义会议相关内容融入其中,让观众在解谜挑战中完成对伟大转折的认知建构。
“数字赋能讲好长征故事,讲好遵义会议故事。”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机关党委副书记黄超看来,这不是冰冷的科技秀,而是有呼吸、有温度的记忆传承。展陈方式从静态被动向主动交互转变,观众的互动感、体验感得到提升,让观众通过文物数字化“触摸”文物、“对话”历史,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历史,感悟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