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山间的风顺着溪流带来了自然的清凉,晨雾缭绕的青山、澄澈如镜的溪流、白墙灰瓦的农家小院、洁净如洗的沥青村道,生机盎然的蔬菜基地……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山中有田、田中有院,融山水田园为一体,一幅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的新农村美丽图景呈现在眼前,迷人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在花茂村陶艺馆内,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母先才忙了起来。他开始接待第一批20多名来陶艺馆体验的游客,先是示范土陶制作,再一一指导,客人们边学边干不亦乐乎。
十年前,这里的土陶还是“粗笨的坛坛罐罐”,如今却成了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精美手工艺品。“从前烧酸菜坛、现在烧工艺品,没想到老手艺还能派上新用场。”谈起前后变化,母先才满脸笑容。
花茂村一角 摄影 杨艺敏
花茂村,这个曾经名为“荒茅田”的小村落,如今已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愁地”。近年来,花茂村依托苟坝会议会址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挖掘乡愁、农耕、土陶、古法造纸等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匠心园一条街、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引进培育文化企业4家,吸纳文化创意特色产品店铺28家;发挥乡村作坊创造功能,开发花茂酒、陶艺、纸浆压花画等文创产品;开发花茂盬子鸡、稻花鱼、酸汤豆腐等一批具有乡愁味道的特色菜肴。
学生们陶艺馆内学习制作土陶 摄影 张诗琪
“围绕‘文化+旅游+研学’的模式,花茂村聚焦乡愁文化、文旅产业发展。2015年至2024年,花茂村累计接待游客85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6.92亿元。”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俊说。
“不但要保持乡愁的传承,更要把花茂村农旅文融合发展,让我们花茂村村民腰包更鼓、笑容更加灿烂。”花茂村党支部书记彭龙芬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行走花茂,沥青马路穿村而过、餐馆民宿客如云集、特色产业欣欣向荣,每一处都弥漫着幸福的烟火气。2015年至2024年,花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607元跃升至27454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由26万元壮大至1402万元。
花茂村一角 摄影 杨艺敏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如今,“荒茅田”成长为“找得到乡愁”的花茂村,一栋栋白墙青瓦的黔北民居在车道旁次第舒展,乡村公路上车流络绎不绝,花茂村也先后荣获“中国红色旅游最美红村”、“中国美丽休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文 杨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