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从“外来者”到“自家人”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6-18 10:31:32

  “徐书记,我的交通补贴到账了,太感谢您了!”这几天国家税务总局织金县税务局派驻织金县三塘镇少仲村的“第一书记”徐伟的电话非常忙碌。

  电话那头,少仲村村民李少背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向刚刚放下行李、正准备交接工作的徐伟报喜。

  2023年5月,带着“为乡亲办实事”的初心,徐伟主动请缨奔赴乡村振兴一线。走访中他发现,这个少数民族村寨的青壮年仍需远赴省外务工,许多惠民政策乡亲们既不了解也难以享受。“如何真正帮到这些在外打拼的‘顶梁柱’,巩固脱贫成果?”在瞄准省外务工劳动力一次性交通补贴的政策后,徐伟和村干部们成了镇社保中心的“常客”,往返在山路上核对名单、整理材料、跟踪进度,有时为了确认一个外出村民的信息,到了凌晨还在等远在外地的村民反馈。两年的坚持,13.5万元补贴精准滴灌到270人次手中,覆盖率达95.8%,实实在在地减轻了村民负担。

  “驻村就是要干实事,乡村振兴不仅是让大家能够留在村里,更要让大家愿意留在村里。”徐伟说。

  针对少仲村缺乏本地产业、劳动力外流的痛点,他积极奔走,全力为村民争取各类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在村民杨成张的地头,绿油油的马铃薯苗长势喜人。“以前不敢扩大种植规模,心里没底啊!”杨成张擦着汗,脸上却满是干劲,“现在有了徐书记帮忙争取的资金,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更有信心干了!”杨成张说。

  2024年,徐伟成功为222户次村民争取到马铃薯种植奖补21.7万元、肉牛养殖奖补32.6万元、生猪养殖奖补6.85万元,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点燃了乡亲们发展生产的热情。

  驻村干部两年来,徐伟的脚步踏遍了少仲村的角角落落。村民高文明奶奶家漏雨的屋顶、留守儿童转学遇到的手续麻烦、邻里间因土地产生的纠纷……桩桩件件,都记在他的随身民情档案笔记本里,最终又被一一划去,化作130余件就学、就医、就业难题的解决和20起矛盾纠纷的顺利调解结果,通过细致的民情档案建立和融入当地方言与习俗,赢得村民的信任和认可。

  “徐书记就像我们的‘自家人’,有困难找他准没错!”84岁的王少学奶奶说起徐伟,脸上笑开了花。

  “为群众做实事,这不是个单方面付出的事情,实现村民的期盼、解决实际的问题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更处处收获感动。”看着不久前少仲村村委会集体送给自己的锦旗,徐伟珍重地说。这一面写着“驻村帮扶勇担当,恪尽职守解民忧”的锦旗,是在他离任三塘镇少仲村原“第一书记”之际,村民们对他倾情奉献的最高褒奖。(文 胡珊)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