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独山:小轴承“转”出发展新速度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9-16 13:18:49

  日前,在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轴承产业园智能化车间,一条条流水线开足马力,一只只机械手高效运转,一个个高精度轴承排队下线。

  在位于产业园的贵州丰达轴承有限公司里,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线,工人们专注地操作着机器,研磨、清洗……每一步都精益求精。

贵州独山:小轴承“转”出发展新速度_fororder_20250911172140-C9Wdwp-

轴承生产车间

 

  “公司自2012年入驻独山以来,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除了厂房优惠,还有电费、物流补贴等,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该公司总经理岑显礼说。

  2012年,独山县约有3万人在浙江慈溪一带从事轴承行业。独山县政府敏锐捕捉到这批外出务工者手中的人力与技术资源,出台政策,呼唤“雁归”。在轴承行业浸润多年的岑显礼抓住这个时机,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丰达轴承。

  招对一个企业,引来一个产业。在丰达轴承的示范带动与政府支持下,大量独山籍外出务工人才返乡创业,贵州元诚、优凯轴承等企业也通过招商引资相继落户,产业链不断延伸。

贵州独山:小轴承“转”出发展新速度_fororder_20250911172140-HT0gdc-

轴承

  “在外地做了20多年的轴承,每一个环节如何操作我都了然于胸。家门口就能够就业,方便照看老人小孩不说,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返乡就业的技术人员郭光模说。

  不仅于此,为培养高素质的轴承产业工人队伍,以人才留住企业,县人社局还与县职校合作开设“轴承订单班”,定向培养技能人才,许多轴承企业看到学生们认真学习的身影,当即拍板投资。

  产业要有竞争力,就要不断创新。近年来,独山县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我们最新研发的轴承,内径2毫米、外径5毫米,转速可达12万转。笔芯差不多大,公差控制在微米级。”岑显礼介绍,目前,公司已拥有1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因其耐高温、低噪音、高转速的性能成功实现国产替代,抢滩低空经济风口,获大疆、极飞等无人机企业青睐。

  “下一步,我们要攻克内径1毫米、外径4毫米的轴承,和贵州大学合作研发水下推行器轴承,进军海洋装备。”岑显礼说。

  轴承配件企业也在创新。园区另一端的贵州远胜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中,一只只密封圈经过切割、硫化等工序精准成型,经过包装后,便立即发往江浙地带。

贵州独山:小轴承“转”出发展新速度_fororder_20250911172140-WrcKdr-

密封圈

  “我们目前已经实现自主开模,从设计到量产,一周交货。”贵州远胜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龙举介绍,公司现有52条生产线、上千套模具,年产密封圈4亿件,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领先的精密密封圈供应商。

贵州独山:小轴承“转”出发展新速度_fororder_20250911172140-SnsW7Y-

密封圈生产车间

  近年来,独山县高度重视轴承产业发展,坚持聚焦定位、聚集产业、聚力服务、创新驱动,着力打造新时代高品质轴承产业集聚区。为进一步支持企业扩产,独山修建了3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置150亩工业用地作为拓展区。县经开区实行“园长制”包保服务,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运营的全周期陪伴。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迈上智能制造“新赛道”的小轴承,在高水平创新中“转”出独山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让独山县在全面振兴中展现出更大作为。(文/图 张明坤)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