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贵州省从江县斗里镇马安村苗族精品刺绣“一条街”上,放眼望去,全是刺绣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挂满了精美的绣品,让人仿佛进入了苗绣的世界……
这条街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叫韦祖英的“绣娘”,就是在她的带动下,马安村大批妇女投身到刺绣中,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在韦祖英的帮助下,当地200多名苗家妇女从事刺绣加工。(杨昌鼎/摄)
“绣娘”出大山 有了创业梦
马安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山寨,这里心灵手巧的苗家妇女人人都有一手刺绣的好手艺。韦祖英和同村的妇女一样,从小就跟着母亲学苗绣,不到16岁就成了村里有名的“小绣娘”。
20岁那年,为了生活,韦祖英跟随几个姐妹南下广东,在广州一家绣花厂上班。
初到绣花厂,看着工厂里轰轰作响的机械绣床、转得飞快的线团子和眼花缭乱的针法,韦祖英傻了眼。论刺绣,自己的技术在村里也数一数二,可绣好一幅完整的绣品需要构思、绘图、剪纸、裁布、贴版、合版、手绣等几十道工序,最快也要3天,而眼前的“铁疙瘩”只用5分钟就能轻松搞定。
“那时就有了回家开办苗族刺绣厂的想法。”韦祖英说,在绣花厂工作期间,她发现刺绣很有市场,而机械绣可以弥补手工刺绣价格高、产量低的短板。“家乡还有很多像我一样会刺绣的妇女,但为了致富,不得不远离家乡在外务工。”于是韦祖英开始琢磨回乡创业。
2018年,韦祖英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如何把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建议(杨昌鼎/摄)
苗乡办起绣花厂“绣娘”变身致富能手
心里有了念想,做事就更有动力。有了梦想的韦祖英白天在厂里操作大型缝纫机,晚上还反复思索操作技术,很快便掌握了机械缝纫技术和电脑刺绣知识。闲暇时,她还会主动找厂里的老员工请教产品的设计、加工、销售。
2011年,在外务工整十年后,韦祖英与爱人陈国从广州辞职回到家乡创业,夫妻俩在人们诧异的目光中投资20万在马安村创办了从江县第一家电脑绣花厂。
在山沟沟里办厂?村里的人无不持怀疑的态度。
“创业之初,我们只有一台电脑绣花机和2台缝纫机。但我们坚持自己设计、自己搭配色彩。”为打开市场,提高销量,韦祖英把苗族刺绣传统构图与现代工艺结合起来,每一件产品从构思、绘图、剪纸、裁布、贴版、合版、手绣都亲力亲为,生产出来的产品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韦祖英的努力下,生产出来的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刺绣产品大受欢迎。一件件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图案色彩活灵活现的产品远销湖南、广西等地,订货单雪片般飞来,产品供不应求。到2017年底,韦祖英的绣花厂年总产值达到了80余万元,年纯收入达30余万元,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微型企业。
带动农家妇女家门口创业就业
多年来,韦祖英设计制作了500多幅苗绣,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曾获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妇女特色手工(刺绣)技能大赛特等奖,同时她也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传统刺绣的传承人。
自己创业获得成功后,韦祖英发动村里的姐妹们一起来发展刺绣,将技术毫无保留的传给大家,带动大家一起贫致富奔小康。
在她的影响下,当地200多名苗家妇女投入到刺绣加工中来,马安村办起了专业的刺绣设计室、大型绣花厂3家,家庭刺绣作坊28家,绣品店32家,刺绣成为马安村的支柱产业。
如今,马安村作为全县小康示范村,马安村“花甲刺绣”已成为全县一个亮点。据统计,2017年,马安村“刺绣一条街”总收入达600余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比五年前翻了10倍。现在马安村正在全力打造“精品刺绣一条街”,将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记者 陈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