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平坝区全力以赴总攻脱贫之战最后堡垒

人民网2018-05-09 09:53:59

(市州 安顺/大扶贫)平坝区全力以赴总攻脱贫之战最后堡垒

平坝区资料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

  黔中平坝,春意盎然,草长莺飞,万物生辉。

  田间地头,山岗坡下,处处涌动着扶贫干部的身影。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发起总攻在此一举。乘着“春风行动”的势头,全区上下,干部职工,卯足干劲,与时间赛跑,为让全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不用扬鞭奋自蹄,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时代新征程,“春风行动”鞭策干部勠力同心

  2月23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出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

  平坝接令而行。

  区人民会场一楼,400余名干部职工屏住气息,听取区委书记芦忠于安排这场攻坚战怎样打法——

  春风行动令就是作战图,要重点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

  2018年,背水一战,大胆开干,我给你们撑腰!

  关键时刻打赢关键之仗,必须100%的精力投入,要确保今年全区出列,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大考”。

  大会一结束,脱贫攻坚总指挥部要求——

  县级干部包乡镇(街道)又包户,科级干部(帮村书记)包村又包户,一般干部包组又包户。变干部轮流驻村为选派精干力量固定驻村,驻村帮扶团每村3-5人,与单位工作全脱钩;各村原则上以组为单位,组建突击小分队;周二、周六固定帮扶日不变。

  党员干部们就像蒲公英,迎着脱贫攻坚的春风如同一个个小伞兵降落在农村大地上。36万人口的平坝、9个乡镇(街道)、2517名区直机关干部、4大战区,81个驻村工作组和固定驻村帮扶团,1042个扶贫突击小分队,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一时间,区直机关、乡镇股站人去楼空,田坎坡上、农家院里、项目现场人来人往,忙上忙下。

  “理一个亲情袋、吃一顿亲情饭、做一做体力活、收一个清洁屋、扫一个整洁院、算一笔明白账、立一个好家风。”成了帮扶干部的必修课。

  “通组路、联户路、人饮工程、危房、人居环境改造进度……”是帮扶干部日夜的牵盼。

  县、镇、村办公大楼前挂上了脱贫攻坚倒计时,朋友圈、微信圈、工作圈,扶贫相关的信息不断刷屏,就像一根皮鞭时刻警醒着这其中的人们。

  脱贫攻坚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每一名党员干部背后都有一个扶贫故事,都在这场战役中接受考验和磨砺。

  年过50的郑敏,是天龙镇妇联主席。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事,一个人,4个月,走访全镇250多户贫困户,保证了贫困户信息核查准确性。

  区委组织部干部黄涛刚当上爸爸,从省里跟班学习回来,就沉到白云镇平元村一线战斗,他的父亲龙治平,区市场监管局副主任科员,远在十字乡墨翁村固定驻村,父子二人同驻村,一见面总要切磋比武,聊不完的村里事。

  早上7:50到办公室,7:50—8:30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8:30以后到村组,现场办公。晚上19:00听取各村股站当天工作汇报,统一调度安排。这是天龙镇党委书记邹永平每天的作息。“看着邹书记晒黑的脸,削瘦的背影,心里都会生出些心疼”。天龙基层办谢静感慨的说。

  晚风习习,蛙声热闹。平元村大元关组的10户农户终于按下了红指印,同意拆掉自家的乱搭乱建,“十几年了,在这堵起就是个死角,车子不好过,还容易积水”。群众无不拍手称快。30天,4次集中开会,20余次个别谈心,第一书记陈独心里的这块石头也落了地。

  全区上下,每个人,在岗一分钟工作60秒,白天跑田埂、夜里跑会场,日调度周汇总,分秒必争,向着小康冲刺。

  与此同时,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扶贫协调办等多部门组成3个督查组,展开了大督查,重点查处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以红黑榜形式点名通报,与绩效考核挂钩。今年来共开展督查13次,12人被问责处理,压实责任,倒逼干部作为,把“春风行动”落到实处。

  新机遇新气象,“塘约经验”党建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走进十字乡四甲村,村庄焕然一新,1540亩山豆根布满山地,格外抢眼。“要是没有党员群众齐心,带着一起干,哪里会有今天的变化”。四甲村党总支书记杨明贵坚定的说。

  自从在全区大会上做了后进村党组织检讨发言后,杨明贵心里较上了劲,到塘约村半个月的跟岗实训,他深受感触。“首先要发挥好村班子、党员的作用,才能把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七一座谈会上,四甲村来了一次党员思想大洗礼,“四甲村哪样都不占优势,产业、交通、项目在全乡都是靠后,老百姓背地里都在戳我们脊梁骨。”……党员干部在默默的集聚着爆发的能量,乘着春风加油干,加快赶。

  扶贫号角声声,四甲群策群力。当听说贵州三力制药厂正在寻找山豆根种植基地,四甲村党总支抢抓机遇,又是拿着土地样本去检验,又是多次到紫云的山豆根种植基地考察,适宜的气候土壤优势,一举拿下“订单”。

  晚上开院坝会、白天大喇叭不间断广播,宣传山豆根种植的好处,老党员杨洪开、黄仕林率先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来,还当起义务宣传员,协调土地流转。党员带头、群众跟着干,尧庄田组余逢兴等10多户农户从不愿意到主动争取流转,现在,腾地、铺膜、种苗、施肥、浇水,每天都有100余人忙碌在种植基地。山豆根种植周期较长,需要经常管理,无职党员郑明龙二话没说,主动加入其中,监督栽种时豆根苗有没有浪费、沟距是否留足,巡看山豆根苗有没有被牛羊踩踏。

  党员冲在前,群众、贫困户也动了起来,大坡组的贫困户向德林聘用当上了护林员,到村级合作社出工出力从不含糊;贫困户陈仕友处事公道、为人热心,被推选为村级议事会成员,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我价值,脱贫积极性也变高了。“现在的四甲村党组织有凝聚力、战斗力,再不是后进了,脱贫我们有信心。”杨明贵底气十足。

  党建兴,则发展强。四甲村的变化正是党建引领脱贫的真实写照。

  春风吹绿山里江南,抱团温暖百姓心坎。沐浴党的春风,一大批返乡流动党员就业创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聚集农村,激活农村“一潭春水”。

  在浙江打工多年的羊昌乡昌河村老山寨组孙疆发,深感家乡的变化,下定决心要留下来自己养山鸡。40岁的他已有20年党龄,他说,在外打工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回来不仅能照顾一家老小,更希望能够带动群众一起致富。

  目前,孙疆发正在签订租地合同。他早早的想好了线上线下销售的渠道,现在微信朋友圈如此强大,在销路、发展前景上,他满怀信心。

  像孙疆发这样回乡发展的还有很多,李立华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夏云镇湖新村的一名党员致富能人,在村里的动员下,他回乡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可固定解决近20人务工,每个大棚约半亩,每年产值约1.3万元。并从利润中每年出资4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无偿传授群众育苗种植管理技术。

  党组织引领,能人回归,党员干部带头,贫困户焕发出主动脱贫的激情。3月4日,天龙镇打磨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福乐多超市签订合同,打磨绿壳鸡蛋进驻福乐多超市销售。驻村干部余松春节忙碌大半个月终于有了回报,他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村里的养殖户。贫困户陈中祥高兴坏了,他自学养鸡技术,通过养鸡脱了贫,如今打算再租点地,扩大蛋鸡养殖规模,从1200只扩大到5000只。

  新使命新作为,咬紧牙关全力打好“四场硬仗”

  通组路、小康路平均每天推进5公里,危房改造平均每天完工14户,玉米计划调减8.5万亩,易地扶贫搬迁770户3083人,到处是工地,处处是战场,“四场硬仗”铿锵打响。

  一大早,从十字小河口进入罗院村,拉沙石、砖、水泥的运输车辆排着长队,穿梭在山谷间,为打通最后一米努力奋战。

  夜里23:00点,白云镇平元村合作社,挖掘机轰隆隆作响,产业大道正在加班施工中……

  196条487公里通组路,硬化联户路92.6万平方米,新开通的公路像一条条白色的带子穿梭在山间,延伸到家门口,串起山民的希望。

  一路通,百业兴。“没有路的时候,一些坡地长期丢荒闲置,现在都用起来了,租金也跟着上涨了一大截。”十字乡青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虎说。在老王寨,贫困户马永平正在地里起垄栽烤烟,“以前这里路不通,种地都要人背马驮,上面的地基本没人要。”现在马永平在这里租了地种上了烤烟。黄虎说,全村8条15公里的通组路,打破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烤烟种植面积从1659亩增加到了2100多亩,蔬菜种植面积也增加了230亩。

  人勤春早。懂农时的干部分秒必争,抓产业、调结构,抢抓春天。

  当春节的第一缕阳光温暖乐平大屯村的山头时,40亩芦笋种植已入沃土,羊昌乡九龙村香菇栽培菌包生产线开工,夏云镇桥上村大棚食用菌姬松茸正式播种了……

  羊昌乡大陈寨村,刘光明夫妇正在地里收种折耳根,“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家里近3亩地都种了折耳根。”如今,全村种植面积达2800亩,13个村民组都建有淘洗池,洗好装袋车子直接运往市场,平均收购价为2.8元/斤。

  作为深度贫困村,天龙镇打磨村从一开始就绷紧了弦。靠山吃山,打磨逐步形成了“一片叶、一棵树、一只鸡”三大特色支柱产业,有500亩粽子叶种植、600亩黄桃经果林,绿壳蛋鸡养殖1万羽,林下养殖肉鸡5千羽。组建村社一体合作社,订单销售,利益联结到每一贫困户。

  春风拂面,阳光和煦。

  县城塔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春意浓浓,环境优美、整洁卫生。92名搬迁学员或仔细做笔记、或捏着面团、练着刀工,一个月的中式烹饪培训就要结束了。前不久,陈祖琴一家5口从齐伯镇引子渡村搬来这里,3个孩子还在读书,夫妻2人都参加了培训,”以后集圣中学要搬到这里,想学点手艺,开个小馆子”。

  “满意!满意!”从十字罗院搬来的郭敏现在是小区的保洁员,每月能领到1600元的报酬。“从搬迁到入住,村里面、包保干部经常问,帮了不少忙!”爽朗的笑声中透着浓浓干群深情。15个安置点,77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这背后凝聚着党员干部几多心血和汗水。

  用不了10天时间,51岁的王小练就能住进新房了。王小练是羊昌乡龙海村本寨组出了名的“酒鬼”,媳妇跑了,儿子不管,穷困潦倒。扶贫政策一来,通过区人社局帮扶干部肖潇多次给他做思想工作,酒不喝了,也想住新房。肖潇从朋友处帮他赊来了砖,还自己垫资3万元帮他建房。

  “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和肖潇的帮扶,我想都没想到自己也能建起新房子。”不善言辞的王小练充满感激的说。危改、改厕、改厨加上奖励金,王小练共得到了5.1万元补助,憨厚的脸上堆满笑意。眼下,像他这样的危改户有1295户,都已经进入扫尾阶段。

  “现在政策好,好……”如今,白云镇平元村罗文元表情平静,看上去轻松了不少。他从2011年患上尿毒症,每周2-3次的透析,7年病痛折磨,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妻子整天以泪洗面。有了“四重医疗保障”报销后,他从每个月近万元的支出,减少到每月1000元左右。

  随着县乡村卫生室医疗条件的改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因病致贫人口全覆盖,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计生救助和政府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让群众看病更方便,看得起病,生活更轻松。

  美好的年纪,今后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乐平镇补拢村杨孝文,家境贫寒,在帮扶干部的动员联系下,就读平坝职校“华兴班”,不花一分钱,每年还有3900元补助,现在北京一家酒店实习,每个月能领到近4000元的工资,一家人的日子有了盼头。像这样的校企计划,平坝先后举办了“华兴班”“无锡班”“青岛班”,与企业订单培养,毕业即就业,86名贫困学子因此受益,实现职校一人,脱贫一家。

  脱贫攻坚面临大考,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平坝从未懈怠,一切都在行动里!(作者  何小君)  

 

编辑:罗奇波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