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2020-05-20 16:41:15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李佳艺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本文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

  年青的时候,贵州给予我的感觉,是十分地遥远。这种遥远,是遥不可及,遥不可知。

  记得我51年之前,决定要到贵州插队落户的时候,周围的同学,朋友,亲戚,竟然没有一个人说得出贵州是什么样子的,贵州人说话是什么腔调。一个同学回家后找出一本地理书,跑到我家里,照着书上的之字给我读了一遍:到处都是大山,大山和大山之间,略为平顺的地方,就住人和种田,贵州人称之坝子。我接过书一着,竟然是同学父亲读书时编的课本。

  这就是没有到达贵州之前我对于贵州的全部了解。

  后来,对于贵州遥远的感觉,由于两天两夜长达49小时的旅程,变得愈发的强烈。初初到达大山之中的村寨里,我和另一个知青小冯大着胆子走到半坡上,只看见远远近近地山连接着山,山围着山,山抱着山,相互之间叹道,走进了这样的大山之中,不晓得走哪条路才能走到我们从小长大的上海去?后来读到王阳明先生初到贵州龙场前后的那些诗文,我心中慨叹,原来几百年前的江南人来到了这里,也是这样的感觉。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那些年里,从贵阳客车站开往全省各地的长途客车,还根据远近,写出大约几点可以到达供客人参考,我心算了一下,平均一个小时,客车要在七弯八拐的山路上爬行25公里。坐一趟车就明白了,时速为什么呢这么慢。客车开开停停的时候太多了,逢到路边有人招呼,随时会停靠下来载客。逢到赶场,司机和客人中,都会有要求赶一会儿场买些东西再走的要求。一切对我们外乡人来说,都是新鲜的,更是在感觉上遥远的。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人到中年的时候,贵州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实在的了。那种遥远的感觉早已淡去。我们习惯了操一口贵州腔讲话,虽然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听来仍是生硬的,不道地的,但是只要一走出贵州,忍俊不住操起习惯了的腔调说话,北京人上海人浙江人广东人就会惊讶地扬起眉毛,像洞察力很强地笑道:你是四川人。

  外省人想当然地把讲西南官话(我写文章称之普通话傍系)的人,都误会为四川人。这也不奇怪,在云贵川三省一市中,四川人最多,而且,比起贵州和云南来,四川历史上在全国的影响确实要更大一些。我讲的实在的感觉,绝不是仅仅体现在外省人对口音的误解上。而是说的,贵州人从这一细节上,透彻地意识到贵州需要改变,需要发展,需要塑造今天的贵州人的形象。无论是意识到的还是没有意识到的,今天的贵州人都在以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追求,他们恳切的实实在在的努力,塑造着当代贵州人崭新的形象。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于是乎,不知不觉之中,这种实在的努力和追求,开始显示出成果来了。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个只见山看不到平地的地区,竟然县县通了高速公路,这不是假消息吧?还有人胆敢跑到我面前来问?那个走遍半座城市也买不到的茅台酒,是不是你熟悉的贵州产的?你有没有办法帮个忙?嗨,你们贵州梵净山又评上了一个世界遗产,用了什么“公关”手段,要知道,我们上海努力了这么久,还没有得到过一个呢!哈哈,实在的努力和追求,显示出效果了。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今天的贵州,给人的感觉,已经是近在咫尺般的熟悉了。

  我居住在上海这幢高楼里,已经20多年了。在电梯里上上下下,基本上都认识。近几年来,邻居们竟然像突然发现了一样,这个会笑眯眯地对我说,“我到西江苗寨去了,给我的感觉太强烈了,贵州的民族风情真的可以卖钱啊!卖大钱,我住下就不想走了,哈哈!回到上海,我们老俩口还会想起这地方,你说怪不怪?你给我说说是什么原因吧,你是作家。”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那一个也会对我说,“这一次我到了你们贵州的荔波和万峰林两个地方,人间仙境啊!现在我明白了,上海出去当知青的有100多万,为什么唯独你能成为作家,景色那么美,连我这个不会写文章的,都引得心痒痒地想要写些什么呢。你还得多写,把那些地方多写写,真的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景。”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叶辛:对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

  这样的情形碰到多了,我只有一个办法对付,那就是对着每一个跟我称道贵州的人微笑,我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添油加醋,最多是在他家由衷地盛赞之后,问一声,旅舍还舒服吗?旅途还顺利吗?你们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对于我来说,他们去过的那些地方,我都是去过不止一次了。我不仅晓得这些地方近期的情况,我还知道这些地方的人和事,风情和俚俗,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些苗寨侗村布依族的昨天,前天和他们的历史。

  对于和贵州有着半个世纪情缘的我来说,这一切的一切,已然是浸透在血脉里的一份深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