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深化产教融合 激发创新活力
2020-07-06 09:45:32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李佳艺

  基于互联网,集在线挂号、在线问诊、私人医生、快捷购药、健康资讯等主要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医疗应用界面设计,为解决传统医疗弊端提供了方案……6月16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数字传媒系的应届毕业生陈红阳的毕业作品设计——《U医》互联网医疗APP界面,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云展播。《U医》APP是贵大明德学院纵深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成果之一。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贵州积极布局产教融合发展,为各行业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6月出台的《贵州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通过试点布局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联盟、示范基地、工程项目等,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教育+大数据 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大数据为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提供了数据支持,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贵州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副院长熊伟程和团队联合企业在石阡县、黔西县、凯里五中、贵州省实验中学等地建立教育大数据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贵州基础教育提供教育决策、教育评价、个性化教育实践服务。

  “贵州良好的大数据生态体系,这对我们针对典型教育场景及跨场景的教学环境,进行学习全过程数据的采集、对学习资源进行语义描述与关联提供了便利环境。”熊伟程说,基于海量数据的自然汇聚与生成,可形成区域教育大数据资源,为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教育资源配置、区域性精准教研、区域性教育公共服务提供科学的决策基础。

  贵州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党委书记李艳琴也认为,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是以学生数据为纽带,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紧密协同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目前,贵州师范学院联合企业打造的贵州教育云教育大数据平台已在石阡、遵义等地投入使用,让38万余名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装备制造 培育工匠精神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重中之重,而人才则是关系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特别是在基础性人才、应用型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贵州省纳米材料模拟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沈虎峻认为,关键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推动装备制造业与教育融合,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创新人才支撑,积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贵州师范大学就瞄准培养人才这一关键,成立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与贵州小i机器人公司达成校企合作,直接让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出更贴近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而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通过与兴富祥、大连机床、广州数控、富士康等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将生产现场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作为老师,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实操、实践能力的培养,传承‘技精于勤、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教师李明杨说,在产教融合中,通过与企业接轨,将实际的生产、管理、质检等经验,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适应未来的工作。

  教育+旅游 深挖旅游资源内涵

  在贵州,以学校名字取名的旅游景区不多,黔南职院研学旅游景区是其中之一。这得益于黔南职院以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茶旅康体、创业孵化”的一体化功能建设,形成基地、种植、加工、检测、茶艺、营销、教学、观光等全链条的茶旅人文体验游,既丰富了学生的研学内容,也有效挖掘了景区旅游资源,重塑旅游载体。

  和黔南职院不同,贵州大学明德学院与泰豪集团共同孵化的企业——贵州有点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实体转向抽象的形象挖掘,借此展现贵州的旅游文化内涵。

  “我们主要是围绕全省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文化娱乐三大板块,打造‘黔贵世界’动漫项目,助力本省文农旅产业升级。”贵州有点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邓磊表示。

  邓磊也是贵州大学明德学院传媒系双创办主任,因此,他在带领团队创造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实际制作中。

  “参与项目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要求及市场的运作,能够将产与教进行很好的结合”邓磊表示。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副院长杨波认为,教育与旅游融合,既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过程,也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内涵的过程,是推动全省旅游行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记者 袁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