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新征程 新动能 文旅融合的产业化之路
2021-01-20 14:28:41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路晶森

贵州:新征程 新动能,文旅融合的产业化之路

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 摄影 罗星汉

  来贵州旅行,犹如穿越时空的虫洞,每一次抵达和相遇,都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山脉蔓延的贵州大地,当代文明与古老生活交织出现,文化对“时间”所展现出的不妥协,成为今日贵州旅游吸引世人目光的魅力所在。

  “积极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完善山地文化旅游业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在贵州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简称《意见》)中关于文化旅游的表述溢满纸面,为下一步全省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柳盛明认为,《意见》制定出台推动把文化旅游发展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突出文化旅游作为全省适应新发展阶段、适应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产业依托,为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增添动力,有力推动文化旅游大省向强省转变。

  产业功能布局的核心吸引力

  作为“文化千岛”,贵州拥有多姿多彩的山地文明,千百年来贵州各族先民依山造屋、逐水而居、生生不息,创造出丰富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事实上,贵州旅游从一开始就没有和文化分开过。

  业内人士指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旅游规模还很小的时候,贵州旅游是从国际旅游起步的。那个时候,外国人来到贵州,看到这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觉得很神秘、很震惊,这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于是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的去保护民族文化”,并将更多的民族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贵州:新征程 新动能,文旅融合的产业化之路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村民在西江苗寨芦笙堂准备起舞 摄影 黄晓海

  这样经过了30年的发展,来贵州体验多彩的民族风情,已然成为吸引游客造访的绝对理由。但“多彩贵州风”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间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生态文化有着各自的历史成因、地域分布与发展轨迹,吸引着不同的目标群体前往。其中的典型代表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世界上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经过十几年的文化旅游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的1800余元增长到2019年的22300余元。西江的大发展还带动了周边的村寨一起参与产业布局,脚尧村、黄里村的茶产业,控拜村、麻料村的银匠,连城村、营上村的种养殖、餐饮服务等,皆因为游客的大量需求而发展迅速。

贵州:新征程 新动能,文旅融合的产业化之路

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的银匠在麻料银饰刺绣传习馆锻制银饰 摄影 欧阳光林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认为,在贵州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有内容、有功能、有空间、有市场。其中,功能是指要多方面地开发附属性产品,通过讲故事、文化体验、文创产品,将每一个旅游空间都做成产品,以此满足游客的需求。而空间则指的是产业空间布局中相互协作,在产业链上相互延伸。

  当文化旅游作为全省重要的产业业态被再次提上日程的时候,产业的功能布局、不同空间的协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在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中,《意见》从产业功能布局上明确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民族文化旅游带等特色旅游带,加快构建遵义“长征文化+研学培训+茶酒文化”、黔东南“山地旅游+民族文化”等文化旅游主体功能区,以期形成特色鲜明、多极拉动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

  “贵州有很多苗寨和侗寨,但是不是要把所有的苗寨和侗寨都推向市场呢?我看也不可行,因为会同质化。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有些可以做成观览型,有些可以做成深度体验型,有些可以间接地参与,比如提供农副产品、提供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就类似西江和西江周边村寨的关系。所以在文旅融合的产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找到核心吸引力。”殷红梅说。

  精神文明建设上的独特优势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中可见文化和旅游的关系。事实上,旅游本质上是人们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体验感强。而人们之所以踏上旅程,既是为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感知文化、涤荡灵魂,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也为文化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无尽灵感。

  在贵州,古有苗疆走廊,其既是一条商旅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往之路。明清时期的汉人移民经“苗疆走廊”进入贵州,每一个人都是文化使者,每一次旅途都促进文化相通。时至今日,整个走廊地带上的古镇、古村落、古道相互串联,文物和古迹甚多,非物质文化传承也十分丰富。

  86年前,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召开,实现了中国革命从“谷底”步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也给遵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把握文化资源禀赋,遵义以生动的旅游形式为载体,多渠道“解锁”老区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每一个来到遵义的游客都能感受到红色精神代代相承。

贵州:新征程 新动能,文旅融合的产业化之路

遵义会议会址 贵景网供图

  基于此,《意见》指出,推动文化体验游,要发挥旅游在促进文化传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村落、民族建筑、历史文化遗迹等保护利用,计划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艺产品,谋划实施一批文旅深度融合、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化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快建成一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标志性项目。

  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罗舒,对当下的文化旅游有着深刻的认知。读了《意见》后,他的一个感受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形成的互动关系,夯实了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底蕴,而打造高质量的旅游演艺产品,则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罗舒认为,立足贵州实际,深入挖掘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服务于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打造红色题材的旅游演艺产品,既适应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也扣紧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脉搏。

  文化旅游商品发展空间大

  2020年8月,多彩贵州“贵银”公共品牌“贵银标准银制品”“贵银精品级银饰”“贵银食品级银器具”等5大类标准对外发布。以使用“贵银”产品标准、贵州生产、贵州文化元素等为准入条件,免费授予符合条件的加盟企业使用该商标……这是贵州集全省之力做大银产业规模,使之成为新支柱产业的一次创举。截至目前,通过“贵银”子品牌认证的企业达到11家。

贵州:新征程 新动能,文旅融合的产业化之路

贵州苗族银饰 摄影 欧阳光林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至今列入国家级名录的有300多项。这些非遗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全省各市州在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同时,也大力挖掘非遗的旅游潜力,让其化身旅游商品走进游客的视野。

  除了传统的手工艺品,旅游食品因其周转率快以及对于一、二、三产业的强劲带动力,也正在成为备受关注的旅游商品。业内人士认为,农文旅融合应深入研究和找准切入点,目标就是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受追捧的旅游消费品。

  “比如,近年来刺梨及其延伸产品开始走红,这是消费者追求健康食品的反应,贵州可尝试走走台湾凤梨酥的开发营销路线,举全省之力打造刺梨系列品牌和农业旅游体验示范基地,让游客来贵州必看必买。还有雷山的鱼酸酱这样的非遗食品,传统工艺十分讲究,有条件做成受游客青睐的民族风调味品。这些如果地方政府倾力引导、扶持,相信能为旅游产业化增添新的动能。”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执行秘书长、贵州旅游协会会长傅迎春说。

贵州:新征程 新动能,文旅融合的产业化之路

工人在七星关区经济开发区星国货刺梨原液生产车间查看刺梨产品 摄影 刀客

  为此,《意见》指出坚持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推动农特产品、手工艺品、文创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推动成立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创意研发联盟,制定实施旅游商品标准,做大做强以“贵银”为引领的旅游商品体系,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旅游商品销售全覆盖的营销体系,推动旅游商品及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提档升级。

  在贵州旅游协会商品分会会长、黔艺宝总经理杨成勇看来,发达旅游国家和地区,旅游商品在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中总消费占比可达50%以上,但在贵州仅占比20%。因此,贵州旅游商品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贵州旅游商品有手工艺品、文创非遗产品、农特产品、茶叶、酒业、中药材、旅游装备制造业等行业。所以《意见》的出台,对贵州旅游商品行业来说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大家都感觉到《意见》带来的动力和机遇。”杨成勇说。(记者 曹雯)

贵州:新征程 新动能,文旅融合的产业化之路

榕江县古州镇老街银饰店店主龙玉芬正在进行网络直播销售银饰 摄影 王炳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