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绿色,爽爽贵阳的发展底气
2021-07-13 09:23:15来源:贵阳晚报编辑:罗淼责编:赵银平

(中首)绿色,爽爽贵阳的发展底气

从空中俯瞰,绿色正成为贵阳的“底色”。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摄

(中首)绿色,爽爽贵阳的发展底气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线下展馆。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彭理 摄

  南明河碧波荡漾,环城林带郁郁葱葱,家门口就能逛公园,全年“优良”的好空气……从2007年贵阳市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开始,15年间,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体验着“全方位”的生态福利,“生态获得感”越来越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试先行者”,贵阳仍在持续探索,力求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贵阳能量”和“中国样本”。

  花园城市

  贵阳人的骄傲

  从高空俯瞰贵阳,两条绵延数十公里的绿色林带环绕城市,一泓碧水穿城而过。更令人感叹的是,在千家万户的社区周围,那些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公园,将贵阳装扮成了花园城市,让市民切实享受着“绿色福利”。

  如果要列举贵阳市过去10年间的一个最大变化,“千园城市”建设一定榜上有名。2015年,贵阳市提出在全市365个公园存量的基础上,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660个,让全市公园达上千个。

  这个计划实现了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梦想,如此艰巨、宏大的绿色工程,只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公园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像登高云山森林公园、泉湖公园、.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更是成为了贵阳招牌,吸引着四方游客。

  除了花园城市这个名片,蓝天白云好空气,也是贵阳人的骄傲。曾经的“酸雨城市”如今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贵阳好空气全国前十等刷屏朋友圈的绿色之喜。

  数据表明,2020 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10位,16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细数过去10余年间的贵阳变化,我们惊喜地发现,空气干净了,南明河水清了,城市公园多了,绿色正成为贵阳的底色。

  绿色转型

  贵阳人的选择

  坚守生态和发展底线,作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要决定,要追溯到2007年。

  2007年,贵阳市通过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该《指标》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生、基础设施,政府廉洁高效六个方面,通过33项指标来评定城市建设,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更具操作性。2010年,全国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正式施行。

  其间,贵阳市以整治红枫湖、阿哈湖等三口市民“水缸”为切入点,成立了贵阳市环保两庭”(环境保护法庭、审判庭),同时开展了打击生态环境破坏专项行动,一场从顶层制度设计到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之路开启。

  贵阳市要做的,便是绿色转型,其涉及观念转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多方面的探索。

  走在经开区开发大道,一台名为走航车的车辆正在忙着巡视。这台用于监测大气环境的专车,能实时收集PM2.5等10余个大气指标数据,这些指标数据传输到贵阳经开区新基建指挥调度平台后,可为工业园区生态精准治理提供相应依据。在经开区新基建指挥调度大厅,工作人员打开新基建指挥调度平台的“生态环境”板块,便可看到大气、扬尘、水质、固废等监测情况。通过软硬件协同,只要环境指标超出预定值,平台便自动生成环境事件报告,形成事件上报、督查整改的环境污染处理闭环。2020年,贵阳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持续位居全市第一,并在今年初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既实现了转型发展,又守住了生态底线。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贵阳绿色转型的关键,这种转型也成为了许多贵阳市民的自觉行动。

  80多岁的雷月琴,从普通的环保志愿者“雷阿姨”成为远近闻名的“护水奶奶”,她说:“我心里有条清澈的南明河。”

  老人刘国义从1988年开始种树,至今累计义务植树上万棵。他说:“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这些树都能够茁壮成长,为贵阳添绿。”

  清镇市红枫湖畔的芦荻哨村,村民把环境保护写进村规民约,还成立了专门的保洁组,打捞湖面垃圾、劝离湖边游玩垂钓人员。环境美了,乡村旅游火了,村民的钱包也鼓了。村民们说:“扮靓红枫湖,穷村变富村。”

  大数据

  助力“绿色发展”

  2013年底,位于桃园路的贵阳电厂240米高烟囱被定向爆破拆除,这是贵阳市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也是美化市区景观、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

  拆除大烟囱,折射了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次重大抉择。水泥厂、电厂处于城区之内,落后的产能和巨大的环境污染,日益成为贵阳城市发展的“梗阻”。

  事实上,这也是产业转型的开始。贵阳市由此开始逐步关停污染严重、产能落后的企业,即使这些企业曾经为贵阳市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这是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展现出的“壮士断腕”般的决心,而一个没有污染的宜居城市,更是万众的期盼。

  调整产业结构,开启大数据发展战略,成为了贵阳市的历史选择。

  作为“中国数谷”,贵阳完成了大数据产业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的精彩“三级跳”。如今,大数据赋能百态千业,助力贵阳实现绿色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贵阳市新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24%、46%。绿色产业越发蓬勃兴旺,绿色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贵阳在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京东、华为、腾讯等一批大数据企业落户贵阳,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路子,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大数据之都”这张名片,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成为“要生态也要发展”的绿色转型典型。

  生态文明盛会

  输出“贵阳能量”

  7月12日至13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召开,这次盛会围绕“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题,共商生态文明建设方案。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论坛的举办势必吸引全球目光。而贵阳也将借此向世界提交自己的“生态答卷”,展示贵阳生态优先、逐绿而行的绿色崛起之路。

  过去10余年,贵阳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量,不断探索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2009年,第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向世界发出共商生态文明建设的邀请;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

  至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成功举办10届,成为贵阳递给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放眼未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必将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行动”,展示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发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深化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的一次盛会。

  贵阳,正以不断的探索,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输出“贵阳能量”。(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林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