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2022-03-16 09:32:02来源:天眼新闻编辑:罗淼责编:周经韬

       3月,习水土城古镇春深景丽,绿意盎然;赤水河春水流淌,浅吟低唱。来自各地的游人沐着春风,在长街寻乡愁,于古巷觅诗意。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牟珂 摄

  “因为土城的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厚重,被业内专家誉为一座‘有生命、有生活、有生气、有生意’的古镇。”水县文化旅游局局长杨胜说。在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打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古镇原本的真实面貌和独有历史文化。“就是要让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享受闲适惬意的慢生活。”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牟珂 摄

  在杨胜看来,作为水县人气最旺的旅游景区,正是因为土城古镇古老兼容现代、浪漫而又灵秀,诗和远方相映生辉。最让国内外游客情迷心醉的,则是“古镇老街依旧是当年模样。原住居民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的态度,是古镇最自然的生活状态。”

  红色文化是土城古镇最灿烂的名片之一。土城古镇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等红色场馆17个,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镇”“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名镇”“全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景区”“贵州省旅游最具公众影响力十大名牌”“贵州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贵州十大新地标”等称号,成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走进土城古镇,《四渡赤水出奇兵》实景演出、《青杠坡战役》体验项目让人身临其境;集“红色历史、千年古镇、科普劳动”为一体的研学旅行实践营地、教育基地等值得打卡;参与红色研学主题活动,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等,则能让人在长征精神熏陶中接受心灵洗礼;铁索吊桥、飞鱼部落水世界、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骑行等项目,丰富了游客体验。住进春阳岗、岁月土城等精品客栈,则可以体验恬静自然的古镇生活。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杨胜表示,国发〔2022〕2号文件指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围绕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支持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方案,支持革命老区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全省把旅游产业化作为推进“四化”四梁八柱之一,遵义市提出“构建兴文塑魂的红色传承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等系列战略布局,为推动水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发展路径。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土城古镇景区将依托赤水河谷国家级度假区品牌,深入推进“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和红培教育发展,巩固“红培之乡”品牌,全力打造“酒旅融合创新区”“绿色康养示范区”和“全国研学营地”形象品牌,助力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水土城景区将抢抓机遇,按照“六抓六重”工作方法和“提品质、补短板、促融合”发展思路,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业态提质增效。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抓规划、重业态。优化土城景点间区域旅游线路设置,完善关键节点标识标牌,推进标准化创建,立足景区资源提升业态品质,推动旅游业态升级打造,构建高质量的文旅产品;抓宣传、重外联。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深化东西部协作,整合宣传资源,持续创建“红培之乡”品牌影响力;抓统筹、促融合。聚焦游客需求补短板,整合红培资源,开展“旅游+康养”旅游产品,加强酱酒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巩固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抓管理、重服务。推动“吃住玩、游购娱”旅游业态和服务大提质,围绕扩大消费补旅游业态的短板,营造良好环境补服务质量的短板;抓课程、重研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四渡赤水”,继续打造特色红培课程,不断增强红培教学课程的创新性和影响力,创建四渡赤水实践基地;抓机遇、重对接。推进四渡赤水纪念馆群智能化建设,创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遵义习水土城古镇:深入推进文旅业态提质增效

  牟珂 摄

  把握新机遇,计划新发展,布局新业态。水土城古镇景区将以红色旅游为引领,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四个行动”,发挥文旅基金撬动作用,招商引进优强企业和社会资本落地土城古镇景区,提升打造酒吧一条街、美食一条街、民宿一条街等旅游业态,坚持“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推动红旅、酒旅、康旅全产业发展,延伸旅游全产业链条,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让广大游客愿意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