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通过“五个一批”举措保护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日前在贵定召开的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现场会上,笔者获悉我省通过“五个一批”举措,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保护与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繁荣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民宗委主任向红琼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紧紧围绕保护特色民居、培育特色产业、改善特色人居环境、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位一体”工作目标任务,通过“五个一批”举措,建立机制,完善措施,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机制,推动保护一批。在省级层面,先后组织编制了《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指导规划》《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保护发展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任务,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在市(州)县级层面,支持和推动各级在“十二五”期间编制5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十三五”专项规划、廊带示范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以及重点村寨详细规划,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级分类规划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指导体系,促进规范保护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保护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各级各部门提供了基本遵循。
集中投入,重点扶持一批。我省实施重点特色村镇培育计划,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全省遴选了基础条件较好、民族特色浓郁、发展潜力较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10个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和1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重点培育扶持对象。“十三五”以来,省民宗委共投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专项资金12115万元,重点从特色村镇特色民族改造、民族文化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民族节庆培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模式,除西江苗寨、肇兴侗寨、惠水好花红布依寨外,又成功培育了贞丰者相特色小镇、三惠邛水特色小镇、贵定音寨村、青岩龙井村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品牌。
整合资源,合力打造一批。“十三五”以来,我省充分发挥各级统战、民宗、旅游、发改、财政、水利、住建、交通、扶贫、商务等部门的各方面优势,充分依托我省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县县通高速”等方方面面资源,紧密结合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扶贫开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任务,整合资源,捆绑投入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路、水、电、房、讯、医、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改善民族特色村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村镇,创建了一批精准扶贫民族示范村寨,培育了一批民族旅游村镇,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保护与发展双提升的目标。
培育典型,示范引领一批。结合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数量庞大而投入有限的实际,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原则,重点抓好一批典型培育。突出抓好10个廊带示范。按照“区域连片、特色鲜明、风情浓郁”和“地域相连、特色相近、文化包容”原则,把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编组成为12个特色村镇廊带,每个廊带又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小廊带,从中选取10个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小廊带进行重点扶持,培育成为典型,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抓好10个特色小镇示范。从2016年起,省民宗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按照1个市州扶持培育1个特色小镇的安排,对示范创建的10个民族特色小镇进行示范打造。同时,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打造一批示范小镇。
命名挂牌,激励带动一批。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纳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目前,在国家民委命名挂牌的两批105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中,我省有213个,占20.15%,命名挂牌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开展省级命名挂牌活动。出台了《关于2016-2020年命名挂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命名挂牌的标准和程序,安排部署了“十三五”期间命名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目前,我省已开展了两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活动,共命名514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战略性任务。”省民宗委副主任徐飞说,我省要牢牢抓住党的十九大给予的战略机遇,继续深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各项任务落实,以村寨为基础,以小镇为中心,以廊带为引领,努力开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发展新未来。
象征民族团结和谐的布依转场舞,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