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科普旅游的思考
论道·声音
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度开展,贵州各区域喀斯特旅游产品也不断升级,其中“科普游”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游客的青睐。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科普游”产品依然停留在“地质公园”模式上,对游客来说这种科普游模式有些局限。
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科普游”中,贵州的“喀斯特科普游”已经成为贵州旅游的新亮点,当平塘县的喀斯特旅游奇观“三天”(即天眼、天书和天坑)被发现之后,贵州兴起了一股喀斯特科普游的热潮。
事实上,贵州本来就是一个“喀斯特旅游省”,例如,贵州的旅游王牌黄果树瀑布应该说是有别于相邻云南和广西的特殊的喀斯特旅游精品,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游的兴起阶段)贵州的旅游就是从这张王牌开始的。然而,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导游在讲解瀑布时还停留在“规模尺寸”等极其简单的内容上。
在贵州,同其他地貌相比,就内容上看喀斯特旅游是比较丰富的,它在大众游客面前展现了一个“立体景观”(地表和地下景观)。目前,贵州在科普游上做得比较成熟的地表景观游有世界遗产地荔波和国家地质公园思南,两者都按地质公园模式建立了供游客参观的地质科普博物馆,利用目前最先进的电、声、光等高科技手段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奇特的地表喀斯特演化过程。
石漠化科普游。在贵州南部特别是峰丛深洼地区,由于“石漠化”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缺水、少土、多石”的荒凉景观对大众游客来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当然通过人为治理之后的“治理景观”会更有科普价值。目前贵州师范大学的喀斯特研究团队已经构建和推出了系列石漠化治理景观,如峰丛峡谷与生态农业组合景观、峰丛洼地与立体农业组合景观以及果林、庭院经济、坡改梯工程等单体治理景观。对比北方的沙漠治理的科普游,显然喀斯特的石漠化的科普游有更多的科普空间,值得推介。
天文地质科普游。这里特别推出的是平塘的“天眼”景区。目前此景区主要在天文科普上做出了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以世界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 落户平塘为契机,建设了“天文科普基地”,已经成为平塘乃至贵州科普游的亮点。事实上,这个景区还有与喀斯特相关的科普内涵值得挖掘。例如,这个望远镜的选址本身就是一个在贵州高原上极其典型的峰丛深洼景观,再如,这个天文设备为何落户平塘?这个选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科普文章。
峰林平原景观游。贵州峰林是在“地貌回春”的过程中长出来的,属于“锥状”峰林(有别于桂林的塔状峰林),典型区域有兴义万峰林景区和荔波茂兰景区。目前这两个景区基本上也还是停留在“观光”上。建议万峰林景区可以利用特殊的交通工具“山地自行车和热气球等”开展“锥状喀斯特科普游”;对于茂兰景区,希望关注的是长在石头上这片“原生森林”。因为这种景观比较罕见,可以建设一个喀斯特森林演替的科普基地。
地下喀斯特景观游。通常讲的地下喀斯特景观主要指的是洞穴景观。此类景观在全国乃至世界来看,织金洞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织金洞正在对景区升级改造,成效明显。洞穴旅游资源是一种遍在性资源,共性大,个性小。所以,洞穴旅游的开发应该特别强调自己的“个性”,恰恰贵州织金洞是有这个优势。例如,洞中的一些特殊石笋如霸王盔和铁树,前者的形状为何是上小下粗?而铁树的造型如果要讲它的形成原因的话,又是一篇科普文章。洞穴有很多的奇特景观,希望在做科普游的时候尽量展示奇景和神秘之美。(文 何尧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