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魅力在校园绽放
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与乡情教育、乡土教育等特色教育融合,能让中小学生从小接受传统人文的“润物静无声”,形成不可折断的情感纽带。
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上,《安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集》收录,这是安顺市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安顺市持续开展地方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教研活动,将安顺地戏、安顺蜡染和刺绣艺术等民族民间艺术与基础教育融为一体,不断探索地方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中可行的、可持续推广的教育路径。
文化浇铸梦想,是城市的灵魂,是市民的诗和远方。传统文化的百花园色彩缤纷,如何真正“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在经年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贵州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屯堡文化、建筑文化等,又相互影响、融合,见证了多彩贵州的荣光。确保传统文化星火燎原,政府确实要因势利导、精准实施,从文化惠民的高度出发,培育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贵州依托风土人情、古建筑、民间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常小吃等元素,在打造创意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巡回演出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在“文化+大数据”“文化+大扶贫”“文化+大生态”等方面展开的积极探索,找准市场定位,加强宣传包装,实现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带动创新创造、促进社会治理,势必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活力和精神动力。
不管是传承还是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核心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和手艺要得以传承下来,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应得到发扬光大,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保留,才能安放市民的“美丽乡愁”,产生灵魂共振和人心凝聚。民众既有分享文化遗产的权利,更肩负着传承文化的担当,逐渐提高乡土文化的鉴赏能力、保护意识,对于守护精神家园有着重要意义。
贵州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沉淀的精华,因为受到民众的喜爱而生命力顽强。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与乡情教育、乡土教育等特色教育融合,能让中小学生从小接受传统人文的“润物静无声”,形成不可折断的情感纽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从小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继而掌握技能,才有可能当作职业。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校教育应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开展走读、征文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全方位把传统文化植入青少年的骨髓。必须建立更多符合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的科学评判、考核体系,结束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束缚,学校要放手推动素质教育,家长也才有可能支持、配合、鼓励。
当青少年掌握了传统技艺,自觉扛起传承的大旗,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否则,一旦年龄、技能断层,想要拯救难上加难。只有把传统文化的手艺、精髓保留下来,方能科学活化、有效利用,才能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创意等联姻中,注重创新和传统的平衡,特色和质量并举,实现文化惠民、产业惠民。(作者 袁斗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