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贵州报道(周娴):“嘶哈、嘶哈、嘶哈......”辣得泛起泪花却停不下手中的筷子。
16世纪末,当原产于美洲的辣椒乘坐“马尼拉大帆船”抵达中国东南沿海时,颠沛数月的商人可能不曾想到,数百年后,辣椒正通过它独特的风味与魅力,让无辣不欢的人群产生更多交流,也让全球食辣的国家和地区以辣文化为平台,增进了解、友谊与合作。
美食是最有吸引力和魅力的沟通工具。一国的文化和历史,很多时候可以从这个国家的美食开始说起。辣椒是中国美食中不可缺少的蔬菜和调味品,以辣为主的美食广泛流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吃辣”。2022年,全国辣椒种植面积已达1261万亩,产量2053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实现正增长,在全球的比重分别占到39.32%、52.24%,均列第一。辣椒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中国乃至全球的饮食文化。
第八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展出的特色辣椒产品 摄影 罗淼
中国有很多辣椒制作的美食和菜系,如火锅、川菜、湘菜等。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关于各地辛辣指数的排名,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哪个地方才是吃辣王者?至今没个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各地的辣椒都能幻化为独特风味,让人馋得流哈喇子。
然而,这些最早开始接触到辣椒的省份,却都没有发现辣椒的食用价值,反而是偏处内陆一隅的贵州省最早出现了食用辣椒的记载。
贵州人吃辣椒由来已久,康熙六十年(1721年)编成的《思州府志》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食用辣椒记载,可见中国人食辣由来已久。而其中的思州,便属今贵州沿河、凤冈、务川等地。
第八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展出的鲜辣椒 摄影 徐菡
贵州山地特色优势明显,奇妙的纬度、适宜的高度、有利的温度、宝贵的湿度、难得的浓度,神奇“五度”的有机融合,形成了种类丰富、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辣椒品种资源,以朝天椒、小米椒、皱椒等代表的贵州辣椒,一不小心就成了辣椒界的“傲骄”,但是“品味温醇、香辣协调”才更是贵州辣椒真正的骄傲。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段对于贵州人与辣椒的描述:“贵州人对辣椒的感情,是一种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情谊,虽然早已不是艰苦年代,但贵州人仍然对辣椒不离不弃。”
“他家的包饼油条太好吃了,辣椒真的是太香哦。”“他家的羊肉粉不好吃,辣椒都炸不香,不得味道。”“豆腐果那个折耳根辣椒多加点。”一日三餐、从早到晚。贵州人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辣椒。
贵州人对美食的评价,总是从作为佐料的辣椒入手,一样东西好不好吃,在贵州人眼里主要还是辣椒的事儿。
第八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上,参展商正在制作糍粑辣椒 摄影 徐菡
在贵州,不仅在辣椒的制作上很有研究,就连吃什么东西搭配什么辣椒都十分讲究。辣子鸡一定要用糍粑辣椒来做味道才正宗,吃烤豆腐一定要吃调好的烧烤辣椒……
直到今天,不少贵州人仍称辣椒为海椒,这就是辣椒跨越重洋而来的痕迹。入黔400年,辣椒已成为贵州的红火产业。
如今,贵州辣椒种产销规模全国第一,其中,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世界的十分之一。截至目前,贵州辣椒种植面积达520万亩,产量在770万吨、综合产值在850亿元以上,带动140万椒农增收。
风靡全球的“老干妈”系列辣酱,其生产企业,就在贵州。据统计,贵州现有规模化辣椒企业3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57家。全省辣椒年加工产值突破160亿元,油辣椒占据国内70%市场,产品远销海内外108个国家和地区。
第八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上,嘉宾正在了解辣椒制品 摄影 徐菡
近年来,贵州省聚焦品牌打造擦亮“贵椒”名片。“遵义朝天椒”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大方皱椒、花溪辣椒等竞相出彩,辣三娘、南山婆等辣椒食品品牌声名鹊起,贵州辣椒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贵州正聚力把“贵椒”打造成千亿级支柱产业,让优势更优,让品牌更强。
辣椒,是贵州人的共同记忆,贵州人只要聊起来,就摆不完、道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