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人间四月天: 峰林踏青,樱花作伴
来源:黔西南日报  |  2025-04-10 11:23:30

贵州黔西南人间四月天: 峰林踏青,樱花作伴_fororder_1111

春和景明 樊川 摄

贵州黔西南人间四月天: 峰林踏青,樱花作伴_fororder_2222

蘑菇酒店景致 刘朝富 摄

贵州黔西南人间四月天: 峰林踏青,樱花作伴_fororder_3333

春耕 唐涿权 摄

贵州黔西南人间四月天: 峰林踏青,樱花作伴_fororder_4444

游客体验特色美食 (黔西南日报图片库)

  四月的黔西南,是大地苏醒的诗行。万峰林披上新绿,山涧溪流叮咚作响,樱花如雪落满山谷,布依村寨的炊烟里飘荡着糯米的甜香。黔西南便化作一卷流动的山水长诗。这里既有踏青者向往的旷野春色,也有文化旅人追寻的文化脉动。跟随我们的脚步,穿行于万峰林的田园画卷,沉醉于樱花谷的落英缤纷,触摸非遗匠人的指尖传奇,在黔西南的山水间,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春日奔赴。

  峰林踏青:喀斯特地貌的立体诗行

  在兴义万峰林,大地用亿万年的时间雕刻出令人屏息的杰作。绵延2000多平方公里的锥状峰丛如翡翠巨笋破土而出,四月的新绿为这幅立体水墨画注入生机。沿着纳灰河畔的田园栈道骑行,布依族人用千年智慧开垦的八卦田渐次铺展,水田中初插的秧苗织就翡翠网格,偶有白鹭掠过水面,惊碎群峰的倒影。

  这里的农耕智慧与自然共生——布依族人依山势开垦的八卦田,此刻正被新秧染成翡翠棋盘。地质公园的沉浸式展厅内,喀斯特地貌的亿万年演化被浓缩成光影戏剧,孩童触碰屏幕的瞬间,石笋生长、暗河奔涌的奇迹便在眼前绽放。

  当夕阳将万峰林染成琥珀色,来租一辆山地车,沿田园栈道穿行。春风拂过耳畔,空气中混合着泥土与油菜荚的清香,途经八卦田时,不妨停车俯瞰——布依族人用智慧将农田雕琢成大地指纹。

  或从徐霞客广场出发,徒步沿途可见溶洞暗河、古桥碑刻,偶遇布依族老人,框子里装着新摘的草莓,红扑扑的惹人喜爱。

  或在将军峰下寻一片开阔草地,铺开蓝染布,摆上五色糯米饭、荷叶包烧肉,煮一壶茶,便是最地道的“峰林野餐”。

  樱花作笺:山野寄给春天的情书

  在阳光谷旅游度假区中,樱花与春风共谋着一场粉色约会。花瓣细碎如雪,摄影家钟情破晓时分的魔幻时刻:薄雾如纱幔轻笼花海,采蜜的蜂儿振翅悬停,晨露在花瓣边缘凝成水晶冠冕。

  徒步者沿“樱花步道”向云端进发,粉白的樱花簇拥在枝头怒放,远远望去,粉白成林,如童话梦境一般,春日的氛围感在此拉满。

  每走进樱花林深处百米便解锁一层春色——脚边野樱堆雪,登上观景台整片樱花林尽收眼底,樱花市集正上演春日狂欢,空气里浮动着甜美的饥饿感。

  古寨寻脉:在布依古寨解码时光

  转过开满桃花山坳,纳灰村撞入眼帘。布依族老人坐在门廊下编织细篾背篓,檐角铜铃与远处八音坐唱的丝竹声遥相唱和。非遗工坊里,布依姑娘正用古法熬制蓝靛,游客在蜡染案前执铜刀为笔,蜂蜡为墨,让蝴蝶与蕨草的图腾在棉布上重生。当染缸升起第一缕蓝烟,布料在浸染、氧化中裂变出“冰纹”,仿佛将山间的云雾锁进了经纬。

  暮色中的村寨化身露天博物馆:古榕树下,寨老用浑厚的嗓音吟唱,讲述布依族创世神话;姑娘们跳起糠包舞,绣花腰带上的银饰将月光搅碎成星雨。若接过杯子饮下拦路酒,便能收获最朴素的祝福:“喝了这杯酒,万峰林永远是你的家。”

  匠心醒春:非遗火种点燃文明之光

  黔西南的春天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文明觉醒。90后传承人小吴的錾刀正雕刻时光——银片在火中软化,锤击声里浮现出蝴蝶妈妈的传说,游客可将樱花纹样敲进银饰,制成独属春日的信物。

  等候着谷雨时节的“开秧门”傩戏,将春耕化作震撼的视觉史诗。青面獠牙的方相氏挥舞青铜戟,土地神踩着禹步祈愿丰收,火光将傩舞者的身影投射在百米高的崖壁上,恍如上古先民与现代人的隔空对话。当孩童把樱花编成花环抛向田间,古老仪式与自然节律完成了一次完美共振。

  在黔西南的四月,踏青不仅是脚步的迁徙,更是一场五感的重启。峰林教会我们凝视大地的纹路,樱花提醒时光的珍贵,蜡染的蓝浸透衣角时,这里的樱花仍在山崖自由生长,布依古调依然在星空下流淌。这场山水与人文的交响,正等待每一个渴望与春天赤诚相拥的旅人,前来续写属于自己的诗行。(记者 尹婷梅)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