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技术难题谁接招?”7月8日,在贵州科学城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推介会活动现场,有一个科技“集市”人气火爆,一块块展板整齐排开,每块展板前都围满了驻足研读的“顾客”。
走进会场,最先被电子信息展区的人潮吸引。一块AI赋能场景的技术需求展板前,几名技术人才正驻足研究,仔细了解需求的要求,“需在城投保障房、智慧出行等业务中部署AI模型,开发‘政策找人’智能匹配系统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等,推动业务效率提升30%以上……”技术人才认真将企业需求记录在笔记本上,随后又快步走向相邻的展板继续研究。
这不是普通的展会,而是贵州科学城别出心裁举办的技术需求“摆摊”大会——将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做成展板公开“叫卖”,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像逛集市一样“淘”项目,场面好不热闹。除此之外,推介会上还举办了贵州科学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营第二批企业技术需求发布,127项关键技术需求集中发布,聚焦富矿精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8大核心领域。
“截至今年6月30日,贵州技术交易市场已面向贵阳贵安共挖掘企业技术需求218项,其中4月8日发布了第一批51项,此次为第二批。”贵州省科技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玉玫介绍。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根据市科技局和高新区管委会的统筹安排,贵州科学城服务中心联合贵州省技术交易市场,积极搭建“一张网一平台一生态”的产业服务体系,助力全省重点产业发展。
此次技术需求最多的为电子信息领域,占此次发布需求的26.77%,该领域需求聚焦于智能感知与决策、数据处理与应用、AI 技术落地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等方面。其中,大模型技术在行业场景(如国资监管、智慧水务)中的深度应用与产业化落地是核心重点,体现了通过 AI 技术驱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这次活动真正实现了‘技术摆摊、需求相亲’的效果。”发布技术需求的企业纷纷点赞,通过这种直观、高效的对接形式,不仅帮助企业的技术难题找到“良配”,更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鹊桥”。
未来,这样的“技术招亲”活动将在贵州科学城常态化举办,让更多创新种子在这片科创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文/图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