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微纪录片|浩气长存图云关
2022-01-16 17:18:59来源:贵阳网络广播电视台编辑:罗淼责编:周经韬

  “奇石千丈云际立,雄关四扇日中开”,图云关位于贵阳市南部,旧时即为黔南首关。1939年,因着图云关东接中原,南接滇缅,西距当时的抗战中心重庆仅四百多公里,地处关隘要津,加之此处树木葱茏,是绝佳的天然掩体,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迁驻于此。在血与火淬炼的六年半时间中,图云关汇聚五湖四海抗日救亡的志士,成为全国最大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段新闻影像,真实地纪录了抗战初期中国战地救护工作面临的窘境——全中国医学院校毕业的医生仅有6000人、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仅有3000人。

  财政短缺,医学人才匮乏,急救设备不足,药品缺乏,林可胜便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走出实验室,临危受命,参与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慨然奔赴抗战救护的前线。

  河山破碎,半壁焦土。1939年2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迁驻贵阳图云关,同驻图云关的还有战时卫生人员联合训练所及其实习医院。

  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多国红十字会,民间组织、各方友好人士及侨胞的大量捐赠源源不断送往图云关。

  以抗日救亡为己任的爱国青年、爱好和平的国际友人、心系故国的华侨以及穷苦的普通老百姓都来到图云关,为抗日救亡奉献自己的热和光。

  彼时图云关俨然一座小城镇,2万余名医护人员在卫训总所和6个分所接受培训,救护总队所属医疗队达150多个,医务人员达到 3420人,他们从图云关出发奔赴前线,足迹遍布全国各战区。图云送成为抗日救护的“心脏”。

  面临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总有那么一群人率先觉醒。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中央第一时间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

  1938年夏,在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的指示下,中共红十字会特别党支部正式成立,中共党员及民先队员们随救护总队几经迁徙,历经风雨,他们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与医疗运输和救护工作,以大无畏的精神,唱响了抗日救护中的红色赞歌。

  国际主义战士、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女士曾经数次造访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她公开支持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斗争,在她和中共党员们的努力下,救护总队向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量医药器材,20余支医疗队以及数名外籍医生去往延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医疗、救护工作,其中就有人们熟知的白求恩大夫。

  “中国部队所能到的地方,我们中国红十字会救护人员也应该能到的;你们到哪儿,我们也跟到哪儿去!”救护人员用汗水与鲜血,兑现了这句重愈千斤的承诺。

  林可胜首创了精干、高效、灵活、分散的流动救护系统,100多支小型的流动医疗队,配上担架人员和医疗器材,机动地随军移动,就地抢救前线伤兵,此举会让医护人员直面战火甚至付出生命,却让千千万万战场中的伤兵得到了及时救护。

  救护总队的足迹遍及各大前线战区,他们走过无路区,深入抗日根据地,他们远赴印缅支援,哪里战役打响,哪里就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条件艰苦,他们因陋就简,自制医疗器械和设备,发明灭虱治疥装置,在军中大范围推广。

  他们还全力开展平民的卫生与防疫工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救治战俘,在艰苦的岁月里,把“救死扶伤 博爱恤兵”的宗旨,贯彻于每一次救护工作中。

  这些数字统计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那峥嵘岁月里所做的主要工作,却难以完整地记录救护总队从成立伊始到完成历史使命的艰难付出,几千救护队员为了和平,为了抗战胜利,献出了青春、血汗甚至生命。

  在图云关,成千上万名伤病员得到良好的医疗和护理;来自世界各地的援华医药物资经图云关源源运往抗日前线;上万经过培训的战时医护人员从图云关奔赴抗日战场;昼夜不停地在炮火纷飞的抗日前线抢救负伤官兵。图云关培养出的现代医疗人才也成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新生力量。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图云关不会忘却那六载烽烟的血与火,不会忘却那先后来到图云关的8000多个名字组成的抗日救护群体,不会忘却更多纪念碑上没有镌刻名字的英烈!

  他们用仁心仁术,成就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忘却的传奇,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红十字,折射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不会改变。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将不断鼓舞后来者前行,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为世界人道主义事业做出贡献,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