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安顺紫云:小小蓝莓串起全产业链
2022-06-14 14:32:38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胡晓萌

  “今天又来蓝莓坡,采采蓝莓荷包鼓……”6月,紫云迎来蓝莓成熟季,万亩蓝莓进入采摘期。一颗颗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的蓝莓基地里,农户的歌声在山野回荡。

  如今,以硐口村为核心,紫云自治县蓝莓种植面积从无到有,突破1万亩,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蓝莓产业做大规模、建强品牌的同时,从过去单纯的种植产业到一二三产加快融合,引进蓝莓深加工产业,助力产业“接二连三”,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品牌竞争力,助推乡村旅游经济有效增长。

  规模发展 龙头带动强产业

  望着山坡上的蓝莓树,硐口村村支书吴应超回忆说,“2014年以前,我们村这片4000多亩坡地,大部分长期都是撂荒状态。”

  由于硐口村生态环境适宜,且有闲置土地资源,2014年,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公司试种200亩蓝莓树,2年后挂果,果实饱满香甜、成效明显。

  趁热打铁,2016年,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公司按照每亩土地每年50元至200元不等的价格向村民流转土地,共流转6000多亩,规模化发展蓝莓种植。

  从试种200亩到以硐口村为核心,辐射板当镇小寨关村、猫营镇狗场村等周边村寨,蓝莓突破万亩。在紫云自治县党委、政府支持下,完善园区机耕道建设20多公里,蓝莓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蓝莓园除草、修剪枝条、施肥、采摘等阶段均需大量用工,其中,采摘期每天有200多人在蓝莓园采摘,带动效应明显。2021年,蓝莓基地务工费支出600万元,硐口村年人均收入突破1.6万元。 

  农旅融合 田园乡村迸活力

  2021年,以蓝莓文化为特色,硐口村顺利申报为全省首批50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一,乡村人居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因地制宜、修旧如旧要求,把连户路改造成青石板路。通过打造微景观,让乡村真正留住乡愁记忆。”硐口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印说。

  如今,走进硐口村,干净整洁的沥青通村路两侧,是蓝莓卡通造型的太阳能路灯;每家每户门前的木栅栏内是种满果蔬的微田园;道路两侧花坛内,青瓦片、石磨盘等特色元素,让人勾起无限乡愁。

  “我们村连片种植蓝莓超过6000亩,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停车场、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站,打造以蓝莓文化为特色的田园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王印说。

  接下来,硐口村将继续加大乡风文明建设力度,2023年后,硐口村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积极引进公司,不断完善餐饮、娱乐等业态。

  产销一体 拓展二三产空间

  在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的蓝莓深加工产业园前处理车间内,当天采摘的新鲜蓝莓在这里经过分拣、装盒、打包后,被发往广州、深圳等市场。今年5月底开采以来,紫云平均每天鲜果销量超1吨。

  “按照标准,直径15毫米以上的为优级果,定价每斤80元,直径12毫米至15毫米之间的为一级果,定价每斤60元,其他小果则被送进急冻库用于深加工领域,可存储1年以上。”冷链分拣中心工人说。

  进入蓝莓采摘季以来,前处理车间每天有50名工人负责鲜果分拣工作,每天工资90元。

  2019年,为进一步完善紫云蓝莓产业深加工链条,提升蓝莓系列产品附加值,贵州百灵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贵州宜博食品有限公司,入驻紫云猫营工业园,计划总投资1.48亿元,打造年处理3000吨的蓝莓深加工及白酒生产项目。

  如今,从种苗培育、基地种植、鲜果采摘、产业加工到产品研发销售,紫云蓝莓产业不仅实现产销一体化,还在不断拓展二三产业空间。

  目前,深加工和配制酒、汁的生产车间所有设备已完成调试,1万立方米冷藏库已投用,蓝莓干、蓝莓汁、蓝莓白兰地、花青素粉提取等生产线预计6月底正式投产。

  “蓝莓深加工车间全部投产后,将帮助180名工人实现稳定就业,每人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贵州宜博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鹏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向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