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态 绿色红利惠人民

2017-10-20 08:54:39|来源:多彩贵州网|编辑:罗奇波|责编:陈梦楠

  

  (大生态)大生态 绿色红利惠人民

  人居环境保护都柳江畔恬静的田园风光。邓刚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贵州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发出的最强音。

  绿色发展正在成为

  多彩贵州主旋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出绿色新路,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截至去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2%,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以大生态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贵州因地制宜发展环境生态友好型产业。截至去年底,全省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节能环保型的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

  扩大绿色优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举。“十二五”以来,贵州完成营造林2689万亩,治理石漠化927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35万平方公里;同时,累计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3080万吨,提前两年超额超范围完成国家下达的1450万吨任务。

  增加绿色福祉,抓生态就是抓民生。贵州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形成特色食粮、油料、特色养殖、特色渔业和林业特色经济5大类特色产业,并通过农村电商让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把巍巍青山变成富民的“绿色银行”。

  “大生态”——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与“大扶贫”、“大数据”一同被列为“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三大战略行动!

  

  (大生态)大生态 绿色红利惠人民

 

荔波小七孔卧龙潭。

  贵州绿水青山的“底色”

  越来越鲜亮多彩

  2014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其中规定,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转而增加循环经济产业、清洁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新指标;

  2016年8月,贵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生态保护责任清单、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河长制等多项制度、实施意见和方案相继出台,使贵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更趋完善;

  2017年2月,贵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5.6万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1.92%。在今年的贵州首个“生态日”系列活动中,贵州省总河长——省委书记带头,省、市、县、乡、村五级共1430位河长共同巡河,以都柳江、乌江干流、赤水河等34条河流为主线,检查江、河、湖、水库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巡河、治河、护河,这是全省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声音和责任担当。

  生态文明正在成为

  多彩贵州新名片

  借助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平台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声音”。今年6月中旬,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开幕,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共同探讨绿色转型发展。此前,贵州已连续8年举办生态文明会议(论坛)。2013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升格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8项贵阳共识,从2009年的“责任”到2016年的“知行合一”,逐次将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既要论起来,又要干起来。绿色低碳,正逐步化为群众的具体行动,化为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

  正当贵州各族人民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关键时刻,中央继去年把贵州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后,近日又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在贵州开展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综合试验,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贵州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为贵州加快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重大机遇、增添了新的强劲动能,对贵州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贵州方案》是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顶层设计、规划蓝图和行动指南,内容非常丰富,改革创新试验举措非常切合实际。通过全省上下的不懈拼搏努力和共同创新实践,贵州一定能够肩负起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的重任,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奋力打造多彩贵州公园省,为完善全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贵州贡献。

  在生态领域,贵州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写就了多个全国率先。

  “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希望。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贵州逐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