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念他乡万两金 只眷贵州一捻茶 ——贵州香茗的前世今生

2019-03-26 17:32:20|来源:人民网|编辑:孔令娟|责编:陈梦楠

  古茶籽的旅行

  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茶树枝蔓,光影斑驳,似一条条神秘、灵动的花蛇。

  在贵州的碧水青山中,茶园随处可见。它们多依山谷的斜坡而成,地势落差使茶树间形成彼此错落的节奏感,但又成行成列,齐整划一,像极了交响乐的多声部,规整严谨又魅力四溢。

(要闻)莫念他乡万两金 只眷贵州一捻茶 ——贵州香茗的前世今生

黎平高屯绞便茶场 李贵云 摄

  截至2018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700余万亩,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茶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口45.2万人,脱贫人数13.7万人。

  少有人知的是,这一切数字的源头来自于39年前在贵州省晴隆县发现的一枚至少百万年前的古茶籽化石,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茶籽化石,证实了秀丽贵州是这个星球的茶树发源地。

  “百万年前”只是个笼统的概念,目前尚无法确认古茶籽和它的伙伴们,从具体哪个久远的时代开始扎根于贵州大地,逐步衍生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最环保的茶产业与厚重的茶文化。古茶树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花开花落、雨丝微雪后方被人类文明发现,如获至宝。

  追寻历史古籍,脉络依稀可见。

  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其所著的西南地区古史中,对约1700年前的贵州就有“惟出茶、丹、漆、蜜、蜡”的描述。

  而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的唐代学者陆羽于《茶经》中亦专门提到贵州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可以想象,古茶籽的传承刚开始只是小规模的茶树种植群落,慢慢人丁兴旺起来,有了更多的人家,家家户户种茶制茶,开始有了油铺、染坊、庙宇、学堂,山里湿漉漉的日子变得温暖,关于茶的故事细节也就越来越丰富,像人体里的毛细血管,开始布满复杂而敏感的末梢。

(要闻)莫念他乡万两金 只眷贵州一捻茶 ——贵州香茗的前世今生

贵州古茶树

  深隐于大地褶皱中的茶马古道,是“茶”与“马”相悖又和谐结合的产物。茶树恬淡,静看万物变迁;奔马好动,象征冒险与远行。正是这神奇的组合,使贵州大山里的农耕精华骑上了马背,开始其走遍全球的旅行。

  被读懂的主角

  在贵州大地的许多地方,无论故事怎样发展,茶在这里始终居于历史的中心,是剧本的主角。

  一颗古老的化石,就这样形成了一条漫长的链条,在时光长河中环环相扣,从未脱节。

  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迁都重庆,中国的教育、科研、农业、金融等一系列机构和体系都遭受到催毁性的破坏,经济急剧衰退。1939年,国民政府农业部为发展战时经济,决定在贵州湄潭建立“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由此,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诞生了。

(要闻)莫念他乡万两金 只眷贵州一捻茶 ——贵州香茗的前世今生

湄潭金花村茶园 欧东衢 摄

  茶树的栽培技术;茶叶的制作工艺;制茶的机具用具;茶叶的贸易;茶叶的饮用习惯和方法;以及茶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等茶所关联的一切,正式成为系统研究的焦点。

  人们付出的所有努力,只为能读懂贵州茶。

  任何文化都起源于基本吃喝拉撒之上的精神诉求于渴望,当然也常常连接着味蕾的欲念。很多人面对清茶一杯,才能找到从容、淡定又逍遥的自己,呼应着自然古老的馈赠,想些更玄远的事情。甚至连茶具也变得亲切可感,令中意之人思慕不已。

  “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留下了十分丰富、宝贵的茶文化研究文字、图片、实物、档案等。这些保留下来的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能够保留至今,于世界范围内都称得上唯一。

  后来在业内颇有影响力的《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贵州茶史》等科学论著,均从中受益良多。

  茶山上的故乡

  读城,即是读人。其中最有趣的,是人们裹挟于商业与地理中独特的“活法”。

  火锅沸腾的重庆,青花渲染的景德镇,苏绣倾城的苏杭,槟榔肆意的长沙……

  然而,让我们魂牵梦萦的,还是被茶山包围着的家乡。

(要闻)莫念他乡万两金 只眷贵州一捻茶 ——贵州香茗的前世今生

茶乡农家 林明 摄

  贵州是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创造了如都匀毛尖茶、雷山银球茶、湄潭毛尖茶等20多种贡茶,是我国茶叶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在贵州茶山里住上几日,会更容易被幸福包裹,许多遗忘的事物浮现出来,阳光、清香、鸟声、水声……

  茶园也不只是简单的绵延风光,还包括了山、村、人、历史、科学、宗教、哲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当你用心关注它时,会发现它自成系统,五脏俱全。

  保存完好的“以茶为媒”、“以茶祭祀”、“以茶促和”、“以茶待客”等传统礼节,以及“熬茶”、“涨茶”、“油茶”等吃茶习俗茶……

  对爱茶的贵州人而言,茶以各种方式参与着人类的生活,成为了贵州文化的一部分。

  在早春茶刚刚上市的2019年,全省茶行业带着一颗雄心,风风火火地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等全省战略。

  “贵州茶”这个名词早已超越了原来的词义,而变成一种与责任感、与高品质,与追求幸福生活有关的事物。(刘流 申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