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用上“贵州造”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

2019-04-18 09:42:43|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孔令娟|责编:李玥

  去年底今年初,贵州省遭受低温雪凝天气。贵州省应急管理厅通过监测预警和指挥平台高效及时调度,打赢了抗凝冻保民生的硬仗。  

  今年1月1日,通过应急管理云平台,省应急管理厅得知荔波县管道燃气储存量少的信息,紧急调运5600方管道天然气,保障了居民的用气需求。  

  3月31日,运用贵州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开发的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应急管理部实现了一张图掌握全国汛情。  

  自去年组建以来,省应急管理厅坚持“边开发、边应用”原则,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初步建成了应急管理云平台,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平台功能在实战中“威力”初显。

  防汛抗旱:全国用上“贵州造”预警系统  

  3月31日7时45分,贵州省应急管理云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在应急管理部云平台上线试运行,向全国防汛抗旱贡献了“贵州智慧”。 

  这套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系统,共覆盖52万条小流域、5万条中小河流和670万个计算断面,在15分钟内就能实现全国小流域洪水预报预警发布,实现了一张图掌握全国汛情。 

  运用该系统,省应急管理厅还对全省一季度及全年水旱灾害风险提前做出了研判分析。预计2019年全省降水总趋势是“平偏丰年”,并根据预判能指导各地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在实践中实现了用科技手段推进工作创新。

  纵横相连:推动全省应急管理“一盘棋”  

  着眼于全省应急管理“一盘棋”的规划要求,贵州省围绕灾害事故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四个阶段,充分运用原有的18个功能应用系统,建立9个数据库,并部署到省级有关单位和市、县及乡镇基层组织,基本满足了全省应急管理正常工作需要。 

  据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厅已对原有所属水利、安监、森林防火、民政、消防等的8个转隶单位相关信息系统完成了“物理接入”,实现了指挥中心日常工作和指挥调度工作需要。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和88个县及其部门、1379个乡(镇)均统一部署了贵州省应急管理云平台。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系统应用纵向贯通,初步形成了快速有效的应急指挥网络,省、市、县三级消防指挥网也已全面贯通。 

  在纵向贯通的同时,目前已有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等近100个单位接入了贵州省应急云平台,实现系统应用的横向覆盖。自此,贵州应急管理云平台初步建成。运用该平台,省应急管理厅建立了视频会商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实现了对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重要路段实时监测监控。目前已采集各类隐患近2000条。

  数据分析:编制全省应急救援“一张图” 

  贵州地处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多年平均降雨量1179毫米,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频发,给全省防汛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贵州省打破传统预报理念,从全球的角度进行洪水预报,研发的大数据洪水预报模型和降水模型,实现了空、天、地一体化,从历史到未来全时序的多元数据“一张图”管理。  

  “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和水文气象预测,2019年全省全年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洪涝干旱并重。”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负责人彭震告诉记者,大数据统计了近34年来贵州省历史降水资料,预测今年年降水量为1250至1350毫米,最大为1600至1700毫米,其中最大年降水量将主要发生在遵义、黔西南及铜仁等地。 

  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贵州省应急信息化平台,推动实现分类别、分区域、分灾种应急救援力量“一张图”管理,并在4月底前完成采集录入,5月份后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另外,基于应急管理云平台,贵州省还创建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该体系有利于企业将安全风险管控落实到人,夯实企业本质安全。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面临专业人才和资金等难题。”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贵州省将迎难而上,到2020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到2022年再上一个台阶,实现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及人性化服务。(作者 黄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