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花溪久安古茶园:在溪山好处 兴来欲试一瓯茶

2019-07-02 13:45:09|来源:多彩贵州网|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溪山好处便为家,雨过山桃树树花。最是泉声阑不住,兴来欲试一瓯茶。”——清·姚茫父《雨水题溪山好处》

  6月底,一场夜雨过后,多彩贵州网记者前往贵阳市花溪区寻访古茶树。

  “溪山好处便为家,雨过山桃树树花。最是泉声阑不住,兴来欲试一瓯茶。”清末民初,贵州诗人姚茫父写下的《雨水题山溪好处》,描绘了家乡以茶为伴的诗意生活。进入姚茫父故里花溪久安乡,郁郁葱葱的茶树丛随处可见,枝干上老叶片大者如孩童手掌,嫩叶小者如蝉翼,枝头招展惹人怜爱。

(旅游)访花溪久安古茶园:在溪山好处 兴来欲试一瓯茶

  花溪区久安古茶树观光园

  行走于石头杂草小径,一块大石半隐于树丛中,周边被厚厚的腐叶所包围,走近,“久安古茶树观光园”几个字赫然醒目。落下的阳光穿梭于重重叠叠的枝丫叶片之中,折射在布满苍绿苔藓的石头上,摇曳着细碎的光影,俨然一副“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的朱丹水墨画卷。

  代代相传的,不仅有意境悠远的诗句,还有生动美好的传说。唐朝年间,一位云游高僧至久安,山上几丛茶树初冒新芽,云雾繚绕仿若仙境。高僧嗜茶且擅长制茶,于是驻留于此,修一寺庙,取名马王庙,每天从山下洗马潭汲来清水烹茶,茶香甘重滑,吸引不少村民慕名前来求茶。

  “洗马潭的水,马王府的茶”从此名扬四方,前来朝拜或求茶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当地农民从那几株茶树上采摘下茶籽,拿回家栽种培育,随后漫长的时光里,久安满山都种上了茶树。

  如今,久安境内便分布了54000株茶树,其中古茶园内有2100余株。年纪最大的一丛古茶树树龄近千年,被当地人誉为“茶王”。它长在田坎上,根系发达,树高约5米左右,树冠直径约6米,树干上绿色苔藓和灰白树皮斑驳分布,此时青青茶果挂满枝头。

  与古茶相伴的山野友伴,还有桃、梨、杨梅等。春日艳艳桃梨芬芳,夏日黄绿的梨沉甸甸压弯枝头,满树红红黄黄的杨梅果。当地村民说,为保证茶叶的绿色生态,久安种植的果树都不会喷洒农药,古茶园内的水果可直接采摘食用。

  忍不住摘下一个梨,清甜可口,满口都是浓郁的汁水。据说曾有人用园内古茶制了一款红茶,便是有着熟透梨的甘甜。

(旅游)访花溪久安古茶园:在溪山好处 兴来欲试一瓯茶

  花溪区久安古茶树观光园里的“茶王。

  古茶园不远处,是与古茶树世代为邻的村落。五丛百年历史的茶树掩映着久安村村民陈绍琴的家。清明前后,翠绿的嫩芽密密麻麻地缀满茶树枝头,山风拂过,院子里便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我家山上的老茶树有400多年历史,越老的古茶树,发芽越晚,采摘也越晚。”陈绍琴站在天台上指着不远处的山头说,他家的“茶王”长在久安最高的地方——朱家岩,有800多年历史。

  十年前,陈绍琴的侄儿娶了四川乐山姑娘刘娟,刘娟从小常饮茉莉花茶,至久安才接触到绿茶。如今她深谙茶理,泡茶手法娴熟,常在自己小院里拿出古茶招待来客。她说,和新茶相比,古茶含香更为浓郁、持久,常带花香。“客人们都说,我们这古茶泡出的茶水,还不止带有一种花香。”

  或许在这大山深处,时间采集了山野友伴之长,酝酿出了古茶更浓醇的滋味更复杂的花香。一盏茶,便让城市的人念起乡间的自在悠然。

  和陈绍琴一样,久安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在此侍奉着茶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地耕种着山下的田地,年复一年地守望着山上以及房前屋后的茶树林,等待每年春雨抵达,收获茶树的馈赠。

  在陈绍琴女儿何菊英的记忆里,茶是每日饮用的必须。儿时一到采茶时节,全家人都忙碌起来。天蒙蒙亮,她跟着父母上山采茶。到中午,一篮子一篮子提回家。炒茶叶都是手工的,锅子烧烫后,倒下茶叶,手带着茶叶上下翻炒。家中老一辈人说,不是一掌一掌翻炒出来的茶叶,终归不香。

  等她长大了,才明白,这是人和茶之间无声却又充满情谊的交流。

(旅游)访花溪久安古茶园:在溪山好处 兴来欲试一瓯茶

  花溪区久安村村民陈绍琴家院落周围,有五丛百年历史的茶树。

  茶,一点点在翻飞的手中变软,温度一点点升高又慢慢降下去。香气不断变化着,人细心去感知,最后做出自己最满意的茶。品味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些古茶最美好的模样。

  久安茶颇有来历。久安境内还存有一段盐茶古道,但年代尚未能考证。

  久安村已退休的老支书,村民都称其为“项伯”。项伯昨日刚陪远来的几位客人探访一次盐茶古道,来回花了3个多小时。项伯告诉记者,盐茶古道在久安乡境内长约8公里,沿游鱼河流向自西向东,现能够明显辨别的约3公里,“古道大约有1.5米宽,有段绕山间、有些过农田,依着地势堆成长短陡缓不一的石阶。”

  “我曾花时间在《贵州志》《花溪志》里找寻有关久安盐茶古道的文字记载,没有找到。”项伯说,他在靠近阿哈湖的一块石阶上,看到了清晰可见的深深马蹄印。

  但《贵州志》里有久安“煤炭窑”茶叶上贡朝廷的记载。据记载,久安“煤炭窑”茶叶曾在明朝永乐年间由时任贵州巡抚的江东之发现。有“水有三江水,茶有煤山茶,壸内涌出花,大哥来到处,小弟倒杯茶”的说法在当地广为流传。

  夏季在久安,路边寻一农舍,坐在小楼中,手捧今年新焙的春茶,细细品味,可获得与茫父一般的心境:“蓄意有时泄,野烟淡然起。”(作者 李思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