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帮扶丹寨创造社会扶贫新模式

2019-07-03 10:14:02|来源:新华社|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携手战贫困 阔步奔小康

  ——万达帮扶丹寨创造社会扶贫新模式

  2014年,万达集团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倡导和推动下来到贵州,按照“国家级贫困县”“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三个选项同时满足的前提,选择了黔东南州丹寨县作为帮扶对象,自此开启了“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社会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万达集团认真调研、反复论证,投入从最初的10亿元增加到21亿元,丹寨万达小镇一期和二期项目、万达职业技术学院等设施陆续建成投用,万达扶贫基金已完成两年的发放……万达集团成为了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典型代表,丹寨县也在2018年提前完成脱贫摘帽。

  今天的丹寨万达小镇,铄石流金、万木葱茏,游客如织、热闹非凡。

  7月2日,正逢丹寨万达小镇建成两周年,小镇街上八大支系苗寨盛装巡游,游客们看巡演,商家们做活动,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欢声笑语充盈小镇每个角落。

  “请大家品尝我们扶贫茶园的丹红茶。”贵州省丹寨山水传承茶旅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丹寨扶贫茶园创始人刘殿兴在山水传承茶旅体验店向游客推介。

  他向游客介绍:“如果大家觉得茶不错,可在丹寨扶贫茶园认领一亩,这样不仅能喝到好茶,还能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丹寨扶贫茶园是万达集团联合贵州省丹寨山水传承茶旅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新型扶贫公益项目。贫困户王玉美便是受益者之一。她说,有了这个扶贫茶园,才有了稳定的工作,不用再外出打工。

  如今,万达不仅全情投入帮扶丹寨,还带动了很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可喜局面。

  自“牵手”丹寨以来,万达的帮扶项目可谓“长、中、短结合,教育、产业、基金并举”。

  职业学院,长期扶智,精神脱贫。万达集团耗资3亿元捐建硬件达到国内一流职业大专院校水平的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可容纳2000名学生,开设文化旅游管理、护理、会计3个专业。自2017年开学以来,已招收两届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425人,丹寨贫困生61人。此外,万达还承诺每年招收50%的毕业生到万达就业,通过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

  旅游小镇,中期致富,整体脱贫。根据丹寨产业特点,万达确定带动性强、可持续发展、直接富民的产业项目。2016年5月至今,万达投入13亿元修建丹寨万达小镇。自2017年7月3日小镇正式营业以来,累计接待人流量1100多万人次,带动丹寨县旅游综合收入55.2亿元。小镇还解决了1388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781人,并直接带动4704人、间接带动12810人丹寨贫困群众增收。

  扶贫基金,短期兜底,快速脱贫。万达短期项目是捐资5亿元建立丹寨扶贫产业基金,兜底帮扶特殊困难人群,帮助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解决贫困户公益岗位就业。2016至2018年,万达产业扶贫基金已支持该县11万人次的贫困群众发展优质硒米水稻7513.6亩、反季蔬菜1万4千多亩、特色中药材1万多亩,发展养牛3千多头、养猪1万4千多头、鸡鸭5万多羽,户均增收超过5千元。

  丹寨县在得到万达帮扶以来,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16年以来,丹寨的贫困发生率由18.9%下降至1.6%,并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位列贵州省第一位。

  万达还利用企业自身资源,联合多家主流在线平台打造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今年万达与抖音合作开展了丹寨拍杜鹃花海抖音挑战赛,3天的总播放量达到了1.4亿次,使丹寨县龙泉山一跃成为全国知名杜鹃花景点,客流翻了一番,小镇成为了“网红小镇”和“打卡圣地”。

  万达邀请海内外知名人士担任小镇轮值镇长,利用他们个人的影响力持续不断地推广宣传小镇,轮值镇长的创意还获得了戛纳、艾菲奖等世界级创意大奖,对提升小镇的品牌影响力起到极大作用。

  去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上,万达利用独有资源,将6名丹寨小朋友作为护旗手送到俄罗斯比赛现场。今年,万达还将利用男篮世界杯在中国举行的机会,把男篮世界杯奖杯全国巡展的第一站放到丹寨。

  万达丹寨小镇还成为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可持续发展教学实习基地,丹寨扶贫进入了南加州大学案例库,并在今年世界银行关于贫困问题的年度会议上全面展示。今年,万达将选送丹寨小镇参加11月份在伦敦举办的全球最大旅游行业展会,让丹寨亮相世界旅游舞台。

  “摘帽不摘帮扶”,万达对丹寨的帮扶仍然在不断地发展……

  在7月2日举行的社会扶贫创新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承诺:“将制定实施长期帮扶计划,带动丹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丹寨人民致富奔小康。”(作者 李薛霏 李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